第一次聽說老撾蘇州大學,是兩年前看到《紐約時報》教育版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蘇州大學,在老撾辦了所分校,這是中國第一所高校的海外分校。
蘇大是我的母校,母校的利好消息,立刻在我心里留了底。
今年暑假當我有事途經萬象時,就預留了參觀老撾蘇州大學的時間。
入住市中心客棧后,我乘“突突車”在萬象西北郊找到了一棟法式三層樓房,頂端掛著一塊藍底白字招牌,上面分別用老文和中文寫著“老撾蘇州大學”的字樣,旁邊還有學校的校徽圖案。這招牌,連同樓前兩邊擺放的學校活動介紹圖板、在建校園平面示意圖、招生資訊表等,在烈日下熠熠生輝,正能量十足。
接待我的是校辦的徐建中老師、譚玉坤老師和樊慶豐老師。令我驚喜的是,徐老師和譚老師是“老蘇大”,以前我在母校讀書時就認識他們。
徐老師介紹說,老撾蘇州大學主校區校園建設正在進行中,尚未交付使用,所以他們先租下了這幢三層樓房,底樓是語言培訓中心、招生咨詢處和其他教室,二樓主要是辦公室和會議廳,三樓用作老師們的宿舍。目前學校設國際貿易、金融、漢語、電腦4個專業,學生還不多,他們在老撾蘇大學1年、到中國蘇大讀3年,畢業時同時拿兩邊的學位。
“來這兒學漢語的人多嗎?”
“多!老撾蘇大設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老師都是來自中國蘇大的國際漢語專業教師,迄今已開展了多期漢語培訓,學員近500人次”。徐老師自豪地說。
原來,老撾蘇州大學的辦學背景及籌建過程還充滿了戲劇性。2006年11月19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老撾國家計劃與投資委員會簽署協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設經濟開發區,蘇州大學應蘇州工業園區之邀參與了該項目。作為還貸的一部分,老撾政府提供了一塊總面積23公頃的地,距離萬象市中心6公里。這樣一塊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些尷尬,幾方一商量,結果就有了建老撾蘇大的設想。沒想到,這一舉動,成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從“引進”到“輸出”、從“開放”向“開拓”的戰略轉型標志。
老撾蘇大自2007年開始籌建,經實地調研、啟動兩國政府申報程序,前后歷時5年,終于獲得中老兩國教育部的支持和批準。
2009年1月,蘇大獲得老撾國家計劃與投資委員會頒發的“老撾蘇州大學設立許可證”;2011年6月,中國教育部正式下達了《教育部關于同意設立老撾蘇州大學的批復》。2012年10月18日,老撾蘇州大學隆重舉行首批本科新生開學典禮,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
“老撾政府很支持我們的工作。”譚老師指著會議室墻上老撾國家主席朱馬利?賽雅貢被授予蘇大榮譽博士的照片說,“老撾蘇大是中方獨資進行的全資企業,以后會逐漸本土化,最后歸老撾所有。我們汪解先校長去北京了,說教育部要成立境外辦學機構司,第一站就要到這兒來考察。”。
眾所周知,孔子學院已成為漢語教學推廣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全球品牌,但需要依附于所在國的本土大學。那老撾蘇州大學,會不會成為孔子學院之外的另一個成功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