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者到職業經理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安排”
數字商業時代:為什么新希望六和集團會聘任您到他們集團中任職?
陳春花: 首先,我是一直堅持自己以顧問的身份去跟企業交流,所以他們看得到我給出的方案、給出的意見,怎么能夠直接產生結果。像“美的”我已經陪了10幾年。在企業中,我一直沒有當自己是一個老師。
第二就是,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他們做的事情,而不是用評價的眼光去看。當你欣賞的時候你才可以真正知道,他的那個動作的價值是什么,然后你才能知道理論和價值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而評價基本上就是要挑他的毛病,過多地以評論者的身份去看問題,那就會跟管理離得有點遠。
數字商業時代:從學者到職業經理人,這種身份的轉變,對您個人的心態方面有沒有一些變化?
陳春花: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關注,但是這對于我來講,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安排。2003年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從做老師的同時就做總裁了,那個時候是六和集團。
為什么我會比較堅持直接在企業去掛一個實際的職務,去承擔績效,當一個職業的經理人,是因為就是中國在管理研究的這個累積當中,我們大部分的學者可能都是從西方的文獻和書本當中來的,很少有從中國企業實踐來的。但是管理這個學科,最大的特點其實是實踐性,所以主要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就是案例研究、時政研究就是基本的方法。如果不能夠真的深入到企業實踐當中,不具體承擔一個績效的責任,其實不知道它背后發生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老師的身份,我一直沒放。所以我剛剛講話的時候,我也一直定位自己是一個研究學者,我沒有定位自己是一個經理人,也沒有定位是一個企業家,就是我這個老師的情結拿不掉。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您重新回到六和集團,您做了哪些方面的變革和調整呢?

陳春花:一方面是從組織上的調整,我們內部稱之為組織激活,如果業績出現下滑,或者增長不明顯,甚至負增長的話,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組織不適合這個企業的發展。例如,2013年的話,從禽流感開始,我們的農牧產業實際上是沖擊最大的。所以,在整個外部環境并沒有恢復得很好的時候,那我們就必須靠“內力”了,靠內力的話,就是要調組織,所以我首先做的是組織變革。大型組織要成長,不能靠一個能人,小的組織可以靠一個能人,大組織必須是整體激活。如果我們想當期業績恢復得比較好的話,最重要是激勵基層管理人員。不懂管理的時候,常常就會把激勵重點放在高管,所以你會發現高管的收入獎金都是很高很高的。但是高管實際上對戰略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想解決當期績效的話,一定要激勵中層和基層。
另一方面,經營需要回歸到行業的本質、顧客的價值。所以我們圍繞著產業價值和顧客價值做經營上的調整,包括貼近養殖端,貼近養殖戶,貼近區域市場。我是2013年5月22日董事會聘任的,7月12日調整就全面展開了,8月份公司的業績就開始大幅反彈。
“商業邏輯回歸到自然的邏輯,才是更合適的”
數字商業時代:在您的著作中除了管理類的書籍,也包括幾本旅行和心靈禪修的隨筆。您覺得這個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對這個企業家的商業行為有什么作用?
陳春花: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如果你是一個承擔責任的領導者,那首先你必須對一些東西是要確信的。比如說你的責任感,你對品質的承諾,你對顧客的承諾。
對于這些“確信”,其實在這樣一個比較變化的環境當中,每個人可能有各自的辦法來保持你的信仰,那我的方法實際上是進修。因為,無論是我做研究的時候,做顧問的時候,還是今天來做董事長的時候,我的身份決定了,我經常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
當我去回答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我必須對某些東西是非常明確的。我需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其實人靜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跟自然去對話。因為,我認為自然是一個最純粹的、最簡單的一種法則。這種法則就是說,任何人,任何物種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任何一個現象的存在也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我們可能不明白它。所以我給了自己一個方法,我每年會空一個時間出來,什么都不做。然后,就去找一個自然的地方待下來就好了。
數字商業時代:到南極旅游的感受是什么?
陳春花:我當時想去南極,是一個很好玩的原因,就是看了《帝企鵝日記》。可是去完之后我就后悔去了。之后,就有了這本書《讓心淡然》,實際上,去了南極之后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屬于你的地方那才是最美的地方。南極,就是給人類的一個最好的地方,這個地方人類不要去碰它,如果你去碰它的話,它就退化,整個氣溫會變,海平面會變,人類就會受到傷害,所以我是很后悔去的。
所以,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作為一個承擔責任和使命的人,要把自己放空,要敬畏。敬畏你所在的行業,敬畏你的同事,敬畏你的產品,敬畏你的顧客,當你敬畏這一切東西的時候,你才可能真正知道你的實力和你的責任是什么,而不是簡單地只了解商業。因為商業有它自己的邏輯,但是自然的邏輯我認為大過商業的邏輯,當我們回歸到自然的邏輯時,那可能才是更合適的。
“人的時間是無限的,關鍵是怎么去管理它”
數字商業時代:您在學校里任教,又在企業里任職,還寫了這么多書,您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怎么分配的?
陳春花:我認為一個人有幾個技能是很重要的,第一個技能就是溝通,第二個技能就是概念化的能力,所謂概念化的能力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那么,第三個就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實際上是一個人很重要的技能,我專門給學生寫了一本書叫《從現在出發》,這本書就是我自己的整個成長過程的總結。其實,一個人想成長起來,有幾個方面的修煉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就是時間管理。一個人的時間是無限的,關鍵是你怎么去管理它。當你管理時間的時候,你就一定是要讓單位時間最有效。你把要做的事情都分配時間,比如說我為什么能寫這么多書,是因為我每一天都會分配時間給寫書。
數字商業時代:您每天的睡眠時間能保證幾小時?
陳春花:我還是會保證6個小時的,因為我覺得6個小時是夠的。時間管理要有韌性,確實是要跟很多不良嗜好做斗爭。比如說我很喜歡看電影,有時候我就想,把這個電影看完吧,我一看不行,時間到了。那你就得睡了,你不能繼續看。
數字商業時代:那您是能抵擋住“誘惑”?
陳春花:當你嘗到了時間管理的好處的時候,基本上就能夠抵擋。因為,當你看到自己寫出這些書來的時候,就很高興。其實,我寫書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每天寫5000字,你就天天寫,他要專欄你就拿給他,不要就自己留下。這樣,到年底你把它們組起來,這本書就完成了,其實也不是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