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感覺自己占足了“小便宜”。
最近她嘗試微信支付打車費,每次用微信打車完支付時就直接可以少付10元。那一天,她辦事從雙井到國貿,打車費花15元,用微信支付僅付了5元錢就到了酒店。樂呵的她還把這個經歷講給為她開車門的帥服務生聽,對方也直呼“哇”。
前段時間她用快的這款App打車,打車完直接可以支付寶付打車費,每單有5元錢在2~3個工作日后返還到支付寶賬戶,有幾單還幸運地中了免單活動,打車完還被返還了打車費。
她聽說,微信這樣“用力”,支付寶付打車費也迅速增至返還10元了。
紛紛比優惠,這是怎樣激烈競爭的線下支付市場?
僅就打車市場而言,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這兩款打車App就分別“嫁”給了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斷注入資本的后兩者一個有微信支付、一個有支付寶,要借助打車軟件在線下支付市場加速跑馬圈地。
智能手機已經是人們最親密的“伙伴”,O2O毫無疑問是未來的大趨勢——通過打車應用叫車,并通過移動支付完成消費,這是一個典型的O2O場景。因此,線下支付是大佬們的必爭之地,尤其在大城市,他們將大量推廣費用砸進了打車市場。
第三方支付線下最大的競爭已經在阿里、騰訊兩個巨頭之間展開。一場戰火正在飛速由打車市場向百貨商場、電影院線、連鎖便利店、快捷酒店和餐飲連鎖等線下實業領域迅速蔓延。支付寶在線上有著數十年的經驗積累,微信支付有著數億用戶為靠山,微信能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顛覆支付寶于PC時代建立的霸主格局?
Emily的線下支付生活
作為資深的嘀嘀打車用戶的Emily,也成為了快的打車的至尊用戶(最高級別VIP)。支付寶錢包裝在手機里,或者微信上綁定著銀行卡,即使身無分文,這個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領佳人也能輕松出行。
身在北京,打車難早已不是新鮮事。尤其是瑟瑟的寒冬里,等車就等于挨凍。可自從有了打車軟件,她的出行生活完全得到了改觀。
出門前,Emily用打車軟件叫好車,然后慢慢下樓,其間接聽司機電話,待到步出小區門,基本上已有出租車在等候。掃一眼車牌號確定是自己叫的車,她便可徑直拉車門上車了。只要對方可以微信或支付寶支付,Emily身無分文也可兜風北京城。真正是科技改變了生活。
她熱衷于移動互聯網研究。常用大眾點評網搜羅周圍美食的她也體驗了一把微信支付,那天她在大眾點評上團購了一個套餐,隨即就用微信支付付了款。而更早她也用支付寶付款的方式在大眾點評上體驗過多次O2O。
她已經把“支付寶錢包”(支付寶手機客戶端的名稱)真正當成了自己的一個電子錢包。聽說便利店連鎖巨頭美宜佳已全面支持了條碼支付,其他各大便利店、超市不久也將開通,Emily準備去體驗體驗。
正在適用和可以想見的場景太多。Emily喜歡這樣的生活,新鮮、有趣。
微信支付的后來之戰
Emily在微信內直接將車費支付給司機,消費過程在微信體系內形成了完整的閉環,一切都流暢和完整。這也是微信支付一直在探索的重要目標。
騰訊要構建自有支付體系,微信自2013年8月5.0版本起即通過綁定銀行卡,實現了掃二維碼付款和通過公眾賬號一鍵支付,其技術支持由同屬騰訊旗下的在線支付平臺財付通為其提供。
之后,微信支付在微信團購、手機充值、餐飲等方面都開始發力,用戶從微信綁定銀行卡即可完成支付。除了線上的易迅網、當當網、大眾點評、小米等電商網站支持微信支付外,7天連鎖酒店、太平洋咖啡館、海底撈、友寶自動售貨機、天虹商場、上品折扣等部分門店也都開始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2013年12月,微信支付在全國接入400余家影院,支持在線選座、購票和支付。
最近,微信支付在打車領域的跑馬圈地已經初見成效。來自嘀嘀打車的統計數據顯示,由1月10日0點至1月12日下午6點,嘀嘀打車開通服務的32個城市中,已經由微信支付成功的打車費用的支付數累計超過10萬筆。1月16日全天,嘀嘀打車日訂單突破50萬單,成功使用微信支付超15萬單。嘀嘀打車開通微信支付后7天,已收獲超百萬單。
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不少人對微信支付的追捧程度超過了預期。這項除了電商之外的微信支付的新嘗試,成為目前頗受矚目的O2O業務在微信上的成功新案例。
嘀嘀打車的用戶在微信環境下就能完成叫車、支付與返利,業內人士指出,微信支付與嘀嘀打車形成的閉環服務不需要外接,很是方便了乘客與出租車司機。
眾所周知,已經拿到移動互聯網門票的騰訊的微信用戶已突破7億。微信支付或許在未來是支付寶線下支付唯一可以與之競爭的對手。

支付寶錢包的阻擊
在線下布局更早的支付寶也正在快馬加鞭,進行一場阻擊戰。新版快的App進一步優化了支付環節的體驗,同時增加了綁定個人支付寶功能,這意味著快的打車將加速完成線上打車并付款的交易閉環。
此前,支付寶錢包的公眾號已經開始免費對外提供服務,據了解,微信支付的理想也并不局限于自有產品的閉環應用,他們還想向其他App開放。
支付寶的“線下支付”探路已見成效。上品折扣、銀泰百貨、佐丹奴、美特斯邦威、萬達影院、金逸影城等紛紛接入了支付寶服務,美宜佳、喜士多、紅旗等8000家便利店也接入了支付寶錢包。用戶打開支付寶錢包,可以“當面付”或掃碼支付、聲波支付,其中聲波支付還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通暢使用。
就在微信支付開始和嘀嘀聯手迅猛發力伊始的1月7日,新浪與支付寶宣布全面打通微博與支付寶賬號,聯手推出了微博支付,通過新浪微博的入口,用戶即使不安裝支付寶錢包,也能完成支付寶支付。而且,無論是微博平臺上的在線交易還是線下商家的日常消費均可用微博客戶端直接付款。臨近年關,12306新客戶端上線,用戶手機上也可以用支付寶買火車票了。
新版的支付寶錢包重構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功能架構,分為支付寶、探索、財富、更多4個板塊,更為簡潔,功能及體驗全面面向線下支付了。
事實上,線下支付、取代現金是支付寶錢包革新的驅動力。而微信支付的轉換率有多大,究竟有多少微信用戶會成為微信支付的用戶并黏住,用戶體驗能否保證,也將成為微信支付未來能否致勝的關鍵。
誰能更快、更優地抓住并黏住用戶,形成更大的規模?二者各挾所長。這場對壘正成為未來線下支付的最大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