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老師推薦莫言的作品,叫做“自尊就是吃飽了撐的”。老師說,莫言就是厲害!
文中,莫言以草根身份講述了幾個或許是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圍繞著一個“吃”字兒,從皇城腳下的賴皮狗都比背井離鄉的外地人高貴到與人相處時常常經受的鄙視和羞辱,到最后得出結論,“自尊就是吃飽了撐的”--腹中空空的時候,尊嚴是絕對沒有的。在被人家鄙視和羞辱的時候,自尊被抹去,心理被扭曲,人最后自認豬狗不如。
腹中空空,不好說,沒經歷過,尊嚴和人生的問題,卻忍不住想要講一講。
莫言所描述的那個對人缺乏尊重的世界實實在在,面對這樣的現實,不愧為文學大家的他,對施辱者的冷酷描畫得呼之欲出,對受辱者的悲哀刻畫得入木三分,對他的反應描述得更是真真切切,令人感同身受。這是一幅真實的社會特寫,因其真實,更彰顯尊嚴的缺失,無論是施辱者還是受辱者。受辱者的被動反應迎合了施辱者扭曲的尊嚴觀,結果雙方都成為不健康尊嚴觀的犧牲品—這里沒有贏家。受者因長期的受辱而自認豬狗不如,完全失去做人的天賦尊嚴;施者則因認識不到尊嚴的真正意義,而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尊嚴,在鄙視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鄙視和侮辱。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尊嚴本是與生俱來,是造物主設計進人內心深處的天賦人權。其所謂權,不是羞辱他人的權柄,而是對生而為人的價值的認識、彰顯和感恩,是對每個人作為人本身的尊重,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與人生的任何裝飾無關。金錢、地位和權力都只是人生的裝飾品,都不能改變一個人本來作為人的價值。
莫言作品中的那個草根“莫言”又何嘗不愿意接受這樣美好的尊嚴?他會說,“沒有人給我啊!” 然而最深刻的問題就在這里,尊嚴本不是等著別人來給的,或者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尊嚴是對他人所應持的態度,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格,是主動給出不計回報的。因為造物主的特性之一就是給予,而按著他形象所造的人最高貴的本質原本也應當是給予,是奉獻。任何對于回報的期待和計算都會讓尊嚴蕩然無存,因為從你計算著別人當怎樣回報你的那一刻起,你所給予別人的尊重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奉獻,而是交易了。只要是交易,就會有計算,就會與金錢、地位和權力這些人生的裝飾品掛鉤,就會開始有鄙視和羞辱,有受辱和怨恨,有心理的失衡。
所以,要在生活中彰顯真正意義上的尊嚴,人必須先有強大的內心,能夠看著別人的污穢仍然想到對方應有的尊嚴,如此方能超越污穢,真正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樣強大的內心是建立在對自己天賦尊嚴的確信和高貴身份的認定之上的。唯有當我們確信自己是造物主按著自己的形象設計創造有目的地來到這個世界而不是由動物演變漫無目的地在覓食中消磨每日的時光之時,我們的內心深處才會對自己的高貴身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像法國大革命時路易十六的王子面對各種誘惑所說的無畏名言,“...因為我生來是要做王的。”
擁有人生的尊嚴是每個人必學的功課,改變別人不在我們能力之內。但我們可以盡力去按照自己的本相認識和裝備自己,用健康的價值觀建造起強壯的自身,面對一個可能充滿敵意的環境時,用尊嚴應對鄙視和羞辱,最終收獲強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