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介紹一個人的言論,首先要介紹他的生平。不過我相信,對于愛因斯坦,可以免去這個環節,因為他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去網上也能查到。不過他成長過程中有個細節值得關注一下。他5歲時得到了一只磁羅盤,這對于當時的他,有一種敬畏和驚奇的感覺,這感覺持續了他的一生,他的偉大科學成就也是以此為基礎的。12歲時,他第一次看幾何教科書,也有同樣的驚奇。由此可見,一個人幼小時接觸什么是十分重要的。
本書的成書很有特色。編選者海倫·杜卡斯女士,從1928年開始擔任愛因斯坦的秘書,直到愛因斯坦1955年去世。此后她一直負責保管愛因斯坦的檔案。最重要的是,她出于個人興趣,一直在收集愛因斯坦大量的書信和只言片語。編者為這些書信和只言片語所感動,編選了這本書。書中的書信,大部分是愛因斯坦迄今從未發表過的。而那些只言片語,則是他不為發表、信筆寫下的。編者編書時,沒有編排章節,沒有加目錄,也沒有索引,他們希望讓這些文字自己來說話。若我為這本書做個介紹,我想這樣說:這本書看上去是一些書信和只言片語,實質上是通過這些來講述愛因斯坦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講述他對人生的理解。
人活著到底為什么
通常,一個人在某一領域出色,就會被人當作全才。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愛因斯坦也不例外,他就會為別人解答一些關于“人活著到底為什么”這樣的問題。1959年初,愛因斯坦收到一封19歲的大學生寫的信。信中,大學生問他:先生,人活著到底為什么?“我不知道是何種力量讓我降生于世,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對萬物一無所知,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感官、靈魂,甚至不知道我自身的組成部分:它令我演說,它思考一切并思考自己,它了解自身并不比了解其他事物更多。我看到可怖的宇宙空間環繞著我,我感到自己被束縛在這廣袤宇宙的狹小一隅;我不知道自己為何在此處而不在彼處,也不知道為何我被賜予的這段短暫時間恰好屬于此刻而不屬于永恒的另一刻——在我之前或我之后的時刻。”這位大學生的信較長,我們只選這一段文字,是因為他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曾思考過的。人們常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仰望星空思考自己是誰的時刻。這位大學生希望愛因斯坦能給他指出一條正確的路,他說:如果你認為我已誤入歧途,請把我引回正路。
愛因斯坦的回信大意是這樣的:你為探索個人和人類的生活目的進行這樣的努力,令我深受感動。但在我看來,這種提問是得不出合理答案的。我們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呢?我個人認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大家的欲求和需要,并建立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這就需要大量的自覺思考和自我教育。
老實講,我覺得愛因斯坦并沒有就大學生的問題給出直接的答案,他只是告訴這名學生應該做什么。如果我是這位大學生,我不會滿意。但反過來想,這類涉及到終極的問題,就算是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也不一定就會有答案。愛因斯坦并非神仙,他只是個凡人。
幾封有趣的小信
1931年2月底,有人給愛因斯坦寫過一封極端悲觀的信。寫信人的感受跟我們當下人的感受有點像,他對當時科技進步帶來的的奇跡表現出一種幻滅感。他說,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只是痛苦和失望,并對人類是否應該繼續繁衍下去表示懷疑。4月初,愛因斯坦回信給這個悲觀的人:“我不贊成你的觀點。我一向認為自己的人生有趣并且值得一過,而且我深信人類的生活在總體上完全可以是值得一過的?!被加幸钟舭Y的人,不知對這個回答是否滿意呢?!
1952年,紐約的一個藝術家給愛因斯坦寫了封信。3天后,愛因斯坦用不常見的口吻寫了封回信:感謝你的來信。看來你肚子里塞滿了這個國家知識分子中風行一時的陳詞濫調。我要是個獨裁者,準會把這些倒霉的空話統統禁止。
一位英國人給愛因斯坦寫信,借愛迪生曾經提出的一個問題來問他:當你行將就木,躺在床上回顧一生的時候,你根據什么來判定自己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930年年底,愛因斯坦回信:“無論我彌留之際還是在此之前,我都不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大自然并不是工程師或承包商,我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边@個回答似乎并未直接觸及問題,但細想一下,道理是深藏的。
兩個小故事
愛因斯坦對弗洛伊德的理論并不感冒,但后來他的觀點有所轉變。在愛因斯坦50歲生日時,弗洛伊德給他發來了賀信,信中,他把愛因斯坦稱為“幸運兒”。愛因斯坦對弗洛伊德這樣稱呼他很好奇,于是給弗洛伊德寫了封信,信中這樣說:尊敬的大師,感謝您記得我。你為什么要強調我的運氣呢?你對很多人,甚至整個人類,都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但你卻沒機會來了解我這個人。弗洛伊德回信給愛因斯坦說,他之所以稱愛因斯坦為“幸運兒”,是因為沒有哪個不精通物理學的人敢批評愛因斯坦的理論,但對于他弗洛伊德,人人都可以批評,不管他是否懂心理學。
愛因斯坦曾送過一張照片給自己的一位老朋友沃爾夫夫人。二戰時,沃爾夫夫人經哈瓦那去加里福尼亞,當輪船抵達特立尼達時,因為她拿的是德國的護照,一位英國官員盤問了她,還準備檢查她的行李。沃爾夫夫人知道英國方面不許旅客攜帶任何照片或信件,但她舍不得扔掉愛因斯坦的照片,就在猶豫時,英國官員發現了那張照片。出乎意料,官員立刻停止了盤問,然后彬彬有禮地問沃爾夫夫人,是否能把照片借給他,他要把照片后的一首小詩抄下來給同事看。沃爾夫夫人告訴英國官員,他有權扣留這張照片。但官員說,第二天輪船起航前他一定把照片還回來。第二天,官員履約還了照片,并再也沒有盤問或檢查她的行李。
回到簡單
在這本書的結尾,編者說,就像弗洛伊德給愛因斯坦寫信時所講,不懂物理學的人,不敢批評愛因斯坦。但是這本愛因斯坦談人生的書,恐怕會引起一些人的議論。我想那是因為人生這個話題太大,沒有哪個專業能囊括,也沒有誰敢站出來說自己是專家。不過無論如何,有一句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愛因斯坦那博大的胸懷:“客觀世界中的交錯紛紜,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邏輯概念來理解、把握。確實,相對論是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p>
不錯,能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真的是本事。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作者:夏志清 編著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定價:39.80元
張愛玲被出版業消費已經很多年,還能出版這樣不同以往的書,難得。編者夏志清名氣不小,但1997年編出這本書,仍受到一些詬病,認為他是借張愛玲出名斂財。夏先生2013年已逝,按照中國人“為逝者諱”的說法,這些都不必談了。書中搜集了張愛玲與夏志清的通信118封,夏回信16封半,跨度30年。其中可見可嘆者多矣,為張迷必讀之書。
《用地圖看懂世界經濟》
作者:[日] 生命科學編輯團隊 何月華 譯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定價:32.00元
本書通過近百張地圖,為讀者輕松展示了世界經濟領域的70余個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經濟問題,比如,債務大國日本會破產嗎?曾經是世界工廠的中國,眼下競爭力是否已經不在?世界主要的博彩市場都在萎縮,為什么中國卻在上升?發達國家為什么開始從嚴對移民的管制?以圖說話,即便不懂經濟理論的人,也能輕松讀懂。
《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
作者:翁貝托·艾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定價:48.00元
從對紙質書籍本真的熱愛到對電子書自我認同的奇想,從對藏書世界奇聞異事的精彩講述到對一本古書撲朔迷離的起源的細致考察,該書是艾柯關于愛書藏書的總結,橫跨歷史、文學、美學與科學的多元向度,暢談奇書逸事……散發出最濃郁的知識芬芳和銘刻下最雋永的歷史選擇的,是紙張書籍上的文字,我們把這種最美好的形態稱作植物的記憶。
《穿布鞋的馬云》
作者:王利芬 李翔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定價:42.00元
從1992年第一次創業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唯一客觀、真實的整整22年馬云創業史全面記錄。阿里巴巴官方首次以出版《穿布鞋的馬云》的方式,面對公眾開放馬云創業中重大時刻的關鍵決策過程,并對所有商業行為做出了結論式的回答,其大膽與真實的程度讓人震驚,毫無回避地評述馬云所有的創業細節與重大決策,包括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