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通過教學過程中“傳遞信息”和“吸收內化”過程的“翻轉”,強烈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及方式。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是“形式”翻轉不動“內涵”,溯源究因,方得進入課堂“拙政園”的最幽處。
【關鍵詞】翻轉課堂;現(xiàn)象分析;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是2011年在美國各地興起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顛覆了以往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傳遞信息”和“吸收內化”過程進行了翻轉。這種教學模式很好地契合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師生受益頗多,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假性翻轉”的現(xiàn)象,導致翻轉模式的無效,甚至負效。
一、翻轉課堂:理念沒有得到徹底“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實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的“翻轉”。“翻轉課堂”通過“傳遞信息”和“吸收內化”過程的翻轉,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服務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友芯浚唤虒W形式由 “課堂講解+課后作業(yè)”轉變?yōu)椤罢n前學習+課堂探究”;課堂內容由知識講解傳授轉變?yōu)閱栴}探究。在這樣的過程轉變中,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扮演的角色,要學會釋權、示弱,讓學生放開手腳去探究。可是,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影響,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很多老師還是不放心學生的自學行為,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學觀念促使老師把學生學習方向掌控在自己的教學范圍內,希望為學生提供“標準”答案。這樣,課堂上盡管形式改了,但是換湯不換藥,教學實質依然是老一套。
二、翻轉結果:新的學情沒有得到“掌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是在準確把握新學情的前提下,以探究問題的形式展開教學,是以學定教。因此這一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新學情一定要把握準確。可是,很多老師為學生的課前自學只提供了一段微視頻(這段微視頻的效果如何還值得商榷),沒有其他任何輔助材料,學生對教材掌握情況也只能是基于這段視頻的觀看。基于這樣的原因,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就非常有限了,課堂上針對老師的學情調查,學生的回答當然毫無方向性。另外,在課堂上,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老師還抓住自己預設的教學流程不放,害怕學生的質疑打亂自己的教學思路。因此,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了解,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過場式地問一下,教師對新學情的了解不能準確觸及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掌控”不了新學情,又怎么能有的放矢地展開問題探究進行有效教學?所以這樣的結果自然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高能低效。
三、翻轉策略:翻轉理念突出生命“在場”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里,“信息傳遞”前置到課前,課堂上學生“吸收內化”的時間變得充裕了。如何支配課堂上多出來的這些時間,如何在這段時間里讓學生的“吸收內化”得到充分展示,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我認為這應該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一)情境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形象直觀的訓練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訓練時更要注重形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游戲活動、競猜活動等。在情境中學習,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全身心投入,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二)精煉性
課堂訓練要講求精煉,學生一看便會的內容不要泛濫練習,相似的訓練形式不要重復練習,否則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引起學生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盡管蘇教版教材以人文內容為單元體例編排,但是每一課都應該有其突出的訓練要點,那么我們就應該抓住這些要點進行訓練。比如《理想的風箏》,課文篇幅較長,如何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做到長文短教?我想可以抓住這樣幾個句子的帶點詞語來體會表達效果:
(1)笑過之后,每個學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3)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人們的心一起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
引導學生對這幾個句子中帶點詞語品讀感悟,不僅能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這樣的教學把握住了教學難點,縮短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從內容和表達兩個角度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能力,我想這才是有效的訓練。
(三)縱深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信息傳遞”前置,節(jié)省了大量課堂時間,把學生解放出來,那么教師就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導學生向學習內容的縱深處探究。比如:《夾竹桃》一文中,夾竹桃的“韌性”與作者特別的人生經歷的關系;作者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特點在作者其他文字中的體現(xiàn),從而在教學中真正把讀文與讀人融于一體。再如,《孔子游春》中由孔子聯(lián)系到《論語》,對《論語》相關經典名句的理解背誦,并進行語境運用,真正體會到孔子這位大教育家思想的精髓等。葉圣陶說過:“文本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就是要通過這些例子,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從文本里走出來,向課外閱讀延伸,向語言文字的縱深處漫溯,以此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結語
“翻轉課堂”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處于課程教學改革高原期的教育者看到了課改的新希望。“翻轉課堂”重在一個“轉”字,從翻轉后的“新學情”出發(fā),從表象走向實質,以學定教,更好地促進孩子言語能力的發(fā)展,這才是閱讀教學實施“翻轉”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錢莉.美國“翻轉課堂”的本土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3(12).
[2]王麗娟.“翻轉課堂”引發(fā)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3(33).
(編輯: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