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在語文教學中,可通過字詞句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亦可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還可通過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發散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要培養出既有豐富的學識,又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必須重視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散思維是一種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和探索新的遠景、途徑、假設,尋求多樣性的思維。小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思維很活躍,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需要一定的思維活動進行合理的分析、優選,對學習活動常常會提出大膽的想法,有時甚至是超乎成人所想象的。例如,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說帶“木”部的字,他們不但會說出“本”“休”等字,有的還會說出“森”“集”等復雜的字,有的學生甚至能說出字的構成和字意的關系。這些,都說明他們的思維沒有受現成答案的束縛,發散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作為小學教師,應重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一、通過字、詞、句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詞教學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字、詞教學除達到“見形而知曉音義,聞音而憶起形義,表義而再現形音”的要求,還應要求學生在把握字和詞音、形、義三者內在聯系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開動腦筋,誘發興趣,激發靈感,獨立思考,大膽聯想,以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習活動:請學生給“日、告、奐、未”幾個字分別加上偏旁部首,看看可以組合成哪些新的字。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做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思維常常受阻或不夠全面。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上述幾個單體字的上下前后幾個位置進行多方位思考。這樣一來學生思路就開闊了,積極性也就會被調動起來。如“日”字就可以組成“白”“旦”“舊”“明”等字;“告”字加偏旁后,可以組成“窖”“靠”“浩”“ 鵠”等字。
字詞教學訓練思維的形式還有:寫出帶有相同部首的字、獨體字組成合體字、合體字換偏旁、一個字組成多個詞等。由于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不僅非常感興趣,會主動張開思維的“翅膀”,還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交際是語言的重要功能,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又是以句子為主要形式進行的。所以,句子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又一重點和難點。句子教學是建立在字詞教學基礎上的,句子的構成更為復雜,表達方式各有不同,這也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設了條件。具體的訓練方式主要有:用指定的詞語造句;用相同的詞語組成不同的句子;按要求把句子補充完整;把短句擴充為長句等。比如可讓學生用“老虎、羚羊、是、吃掉、的”等詞語組成以下句子:1.老虎吃掉的是羚羊;2.羚羊是老虎吃掉的;3.吃掉羚羊的是老虎。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只要開動腦筋就會組成不同的句子,來表達不同的意思。
二、通過閱讀教學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文章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要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必然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來實現。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對文章的理解往往會從多側面、多角度進行。那種在課堂上教師“死引”,生拉硬拽把學生思路引入既定的“框框”之中的做法是不行的,只會造成學生上課“記筆記”、課后“背筆記”、考試“抄筆記”的“死讀書、讀死書”的結果。
優秀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給學生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更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要重視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有針對性地問:賣火柴的小女孩得到的為什么是死亡的命運?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有的說,因為她沒有衣服穿,得不到溫暖,所以凍死在街頭;有的說,她家很窮,沒有吃的,被活活餓死了;有的說,資本主義社會是富人的天堂,是窮人的地獄,在那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得到的必然是死亡的悲慘結局。這里,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散,然后教師讓學生對這些見解進行對比分析,并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再次進行深度剖析,就會對問題的本質有深刻而全面的認識。既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談到小學生作文教學,大多數教師都感到“頭疼”,雖然語文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可作仿寫范文,有的教師還寫“下水作文”,有的老師還會經常舉辦“學生優秀作品展”,但是學生的習作水平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始終處于模仿狀態,發散思維受到約束和限制。導致學生寫作時思路拘囿于范文,照葫蘆畫瓢,寫出來的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實文章不論是寫景還是狀物,不論是敘事還是記人,都可以選取不同角度和側面來刻畫。例如,關于寫“雨”的名篇佳作有很多篇,但它們的選材、立意、謀篇卻各有不同:有寫雨前景象的《要下雨了》;有著重寫雨景的《暴雨》《雨》;有以雨景來襯托人物的《送雨衣》《雨中》;還有以雨來比喻飛機撒種子情景的《金色的細雨》。同是寫雨,描寫方式、文章結構和主題卻大相徑庭。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多層面剖析,學生的思維就會發散開來,他們的作文就不會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一定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必須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科學設計、靈活選擇、合理運用。
參考文獻
[1] 吳兆艷.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群文天地,2013(4).
[2] 鐘曉琴.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育[J].課外語文(下),2013(10).
(編輯: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