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過程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學習、分析、研究、交流、啟發、感知喜悅(共享)的實踐活動。新課程提倡教師創造性教學,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在新課程的藍圖下,課教的好壞與否、質量的高低,憑得是教師的敬業精神、知識功底;創造性思維,憑得是教師的科學性設計、教學的藝術、臨場發揮。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學習和“充電”,不斷地搜集信息,篩選內容,整合知識,研究教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關鍵詞】中職語文;創新教育;“嚴肅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習的共同體。課程改革的新教法對職高語文教學更是具有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中職學生是直接面向市場的勞動者,與同齡人相比,他們是最先走向市場的創業者,創新精神是他們事業成功的最核心的品質。創新是一種習慣,創新是一種品質,真正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正是人類的創新精神。今天,人們已經意識到,創新是人類最可貴的品質,創新成為時代提倡的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職高語文如何進行教學呢?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改變“嚴肅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怪圈”:許多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就應當以一種嚴肅或者嚴厲的態度來壓服學生,以達到控制教學節奏、組織教學秩序、完成教學內容的目的。這種“嚴肅教學”,大大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表面看起來課堂秩序井然,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根本上沒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堂上應建立起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主動地投入學習。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應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盡快點燃火把。教師要用良好的形象,用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用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吸引學生,讓學生信服,這樣學生的潛能也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能促進師生的互動。職高生自制力差,千篇一律的教學他們很容易厭倦,針對這一情況,課堂上我常設計一些換角色和演角色的內容。同學們認真準備、彩排,效果相當好。通過這種教學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當中輕松地學到知識。
二、注重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形式。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妙,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欣喜。“過程”對職業學校教學來說比學生的考試結果更具有實際意義。因為職業學校招的學生基礎差,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根據這個現狀,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教程中多做文章。在職高的語文教學中,可多采用自主教學的模式:速讀第一遍,感知大意;細讀第二遍,畫出感受深刻的詞句及難理解的句段;跳讀第三遍,圈點思考哪些生字詞,就重點識記,難句如何領會,讓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思考、觀察、討論。學習中只要他們有所思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我們都要給予激勵和表揚。
在教學教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啟發學生多方面思考來尋求正確結論,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發表不同的見解,不怕回答錯誤,允許學生質疑失敗。更何況失敗也是人生經歷的一個伴侶,同時也孕育著人生成長過程中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因此,抓住教學過程這個主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一些情節和疑問,多安排一些動手動腦的活動,多研究一些分類推進的辦法,多投入一些情感上的交流,以及進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性教育活動,這些對于職高語文教學來說,對職校學生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延伸教學空間,樹立大語文觀
目前我們職教語文教學仍然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狀態,“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這種狀態在信息內容多樣化和信息傳習傳遞多渠道的今天,在全球呼喚“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現代社會里,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教育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隨時學習語文,學會把課堂中學到的東西延伸到課外,做到課內外結合,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在職教語文教學中,延伸語文教學空間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 解:一是結合課本這一“例子”,拓展課外閱讀,以延伸、深化學習內容。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超越教材,超越課堂,利用一切手段加大自身的信息量,并給學生提供信息。培根說:“閱讀使人充實。”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人常說“開卷有益”,這些名言都說明閱讀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是學好語文的基礎。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信息瞬息萬變,我們職高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重視閱讀,尤其要多讀,通過多讀從各種讀物、網絡中廣泛吸取營養,提高閱讀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二是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空間概念,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堂理應向社會延伸。職教語文教學應力爭每學期帶學生走出課堂幾次,到大自然中尋找生命的足跡,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毅力,獲得一些靈感。還可將自己家鄉悠久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教育資源,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感情。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面對新的世紀,職高語文教育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更富有創造性地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職高語文教育,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創造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文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6).
[2]蘇占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