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一般學生的文章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自己的口氣來介紹別人的故事,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都離不了作者自己的眼光,很難讓主要人物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工作,讀者頭腦中無法形成相應的畫面,使文章缺乏個性鮮明的人物及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努力探索。現就如何把簡筆畫運用到作文中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簡筆畫;興趣;觀察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簡筆畫對學生的誘惑力
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學生,他們對簡筆畫都有著共同的興趣。簡筆畫的優點就是直觀、形象,學生能一目了然,很快便能掌握一些技巧、方法。每個學生對這種課堂行為樂此不疲。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這種使用簡筆畫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具有無法抵擋的誘惑力,作為一名教學者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二、如何把簡筆畫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
點撥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合理地運用它,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是:“教師之教,不在于全部講授,而在于相機誘導”。
而學生在作文中的難點就是很難讓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工作,讀者頭腦中無法形成相應的畫面,文章缺乏個性鮮明的人物及生動的故事情節。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觀察不夠仔細,二是還不會運用相應的描寫方法。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的同時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描寫,使文章生動具體。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畫好簡筆畫的能力
平時的作文教學,應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的意識。只有懂得觀察與作文的聯系,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小中見大,平平凡凡的一件事,卻能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或反映重大的社會問題。茅盾的《白楊禮贊》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我們必須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精心選擇,深入挖掘,注意由表及里,讓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幽徑悲劇》《多收了三五斗》等都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極好教材。具體引導方法有:
1.由淺入深,深入分析。在《背影》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問學生:“當時的我開始對父親親自送我是什么態度?面部表情應該是什么樣子?后來表情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自信的我為什么會流淚?你能用簡筆畫簡單勾勒出朱自清面部表情的變化過程嗎?”同學們聽完后馬上展開討論,并積極動筆勾勒。課后,有些同學還特地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他們當年如何孝順,了然他們如何報恩的事跡,并寫了一些文章,寫的內容充實,充滿真情實感。
2.由點到面,目力集中。比如看“擊鼓傳花”游戲,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的觀察,只有把每一個人的動作、姿勢、表情、神態都看得分明,“擊鼓傳花”的作文才寫的細致逼真。
3.由分到合,先分后合。有的同學在紫藤蘿樹下看了半天,但寫出來的“盤曲、枯黃”之類現成詞語,藤蘿科植物都適用這些歸納。究其原因是沒有從樹的干、枝、葉、花等方面作細致的觀察。經教師具體指點后,情況就不一樣了。由于看得細致,描寫也就細膩得多,生動得多。什么“紫色的瀑布”“玲瓏的小喇叭”等,精彩紛呈。
4.隨手采擷,及時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要培養學生勤于動筆,隨時記錄觀察、思索所得的習慣,久而久之,觀察能力也就會逐漸提高,為以后的速畫人物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以簡筆畫為手段來提高學生描寫人物的水平
借簡筆畫來幫助學生明確描寫人物的一些角度,這樣做是可行的。
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在教學生描寫人物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讓讀者在讀了你的文章之后,心中會浮現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顯得有些茫然,回答得也有些零亂。雖然大多數學生知道應該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方面進行描寫,但就外貌方面如何與人物的心情相對應時,使人一讀就了解主要人物的心情時,學生再無法說出怎么去表達了。在這個時候,我就啟發學生:“觀察一下你周圍的同學,當他在高興的時候或當他憂傷的時候,臉部表情是怎么樣的?最后再用自己的話把你看到的內容說出來。”每一位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他們立刻開始相互觀察,時而冥思苦索,時而神采飛揚,時而擠眉弄眼,時而緊咬筆頭。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有同學代表發言:“當他高興時,眉毛向上呈小弧度彎曲,眼睛瞇成一條縫,臉上的肌肉稍微向中聳起,嘴唇向兩邊自然延伸,略向上彎曲,有時臉上還有小酒窩。”“當他憂傷時,臉上的肌肉顯得有些僵硬,眉毛向上擰起,嘴角下拉,目光有些呆滯。”在學生發言時,我就順手用簡筆畫畫出了他所描述的學生的外貌特征。學生對這樣直觀形象的簡筆畫立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躍躍欲試的表情顯露在臉上。我順勢引導學生,“現在我來說人物的心情,你們用簡筆畫來畫出這個人物的表情,看畫得像不像?”在我的引導之下,學生爭先恐后地參與到畫人物表情的活動中來。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就人物心情如何表現這個問題已經成竹在胸,很快就能用一段文字多角度地描寫了出來,而且學生寫作的興趣一點也沒有減弱,克服了平時作文教學枯燥的特點。
綜上所述,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應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讓他們在完成文章之后,畫出所讀到的人物形象,既使他們產生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又讓他們有了畫畫的機會,這不僅改變了訓練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切實可行提高了作文寫作水平。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