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變得鮮活?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習作指導;興趣;讀寫結合;多寫多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這一問題是我們語文科老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語文教學經驗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情境,放飛學生情緒
課堂情境的創設可以同過課堂導入、結束的設計來實現。導入與結尾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情緒,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愉快的學習情緒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為學生好學、樂學的基礎。采用開展游戲,講故事,欣賞圖片或音樂,設置懸念,排演課本劇,課文續寫、改寫,點評朗讀、寫作等方式能讓課堂高潮迭起,學生情緒高漲,并為學習課文創設相關情境,或悲傷,或憂郁,或歡愉,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學《土地的誓言》時,由于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太遠,難以觸及學生的興奮點。在課堂的導入和結尾時分別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和《我和我的祖國》來進行一種失去故土家園的悲憤和對祖國熱愛之情的情境創設,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而在《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中采用帶領學生制造聲音并傾聽聲音的游戲導入新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了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渴望。
二、創設問題,放飛學生思緒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心理需求創設一些具有啟發性和開拓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想象與創造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安徒生的《丑小鴨》一文中,丑小鴨最終變為白天鵝的美好結局,是學生樂于見到的,而丑小鴨變成天鵝之后的情節發展更能引起懸念,更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與好奇,如果以“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之后”為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將會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緒,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構思出更為奇妙的情節。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既完成了課堂教學的遷移訓練,也在無形中完成了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大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三、適時品評,讓課堂活起來
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李時珍》的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有的說:“文中第一自然段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藥’‘立志學醫’‘一邊行醫、一邊采藥’‘編寫本草綱目’這幾個詞就把李時珍的情況特點及優秀品質都介紹給我們聽了,他不愧是我國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我為他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四、多種途徑,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
興趣的形成和鞏固,要建筑在明確的目標基礎上。要利用各種形式,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進而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途、家庭利益、國家四化建設、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為自己學不好語文而內疚、自責,從而激發學好語文的動機,使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五、教師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
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善于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動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之以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引導、恰當而富于啟發性的提問、清晰美觀的板書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六、創造條件,激發興趣
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的機會,從而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如組織學生出小組墻報、班級黑板報、辦手抄報、講民間故事、成語接龍、答記者問競賽等。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有其特長和優勢,有的字寫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語文的點滴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并與其他同學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當學生要完成一項任務之前,教師要估計到他們會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給予熱忱的啟發式的指點和幫助。如果說存在“興趣—克服困難—成功”的公式,那關鍵一環就是“克服困難”,教師必須把好這一關,既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觀。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充分利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輔以恰當的引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