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9年,德國哲學家康德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去拜訪朋友威廉·彼特斯。他動身前曾寫信給彼特斯,說3月2日上午11點前到他家。
康德是3月1日到達珀芬的,第二天早上便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離小鎮12英里遠的一個農場里,小鎮和農場中間隔了一條河。當馬車來到河邊時,車夫說:“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橋壞了。”
康德下了馬車,看了看橋,發現中間已經斷裂。河雖然不寬,但水很深,而且結了冰。
“附近還有別的橋嗎?”他焦慮地問。
“有,先生。”車夫回答說,“在上游6英里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橋。”康德看了一眼懷表,已經10點鐘了。
“如果走那座橋,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到達農場?”
“我想要12點半。”
“如果我們從面前這座橋走,最快能在什么時間到?”
“用不了40分鐘。”
“好!”康德跑到河邊的一座農舍里,向主人打聽道:“請問你的那間破屋要多少錢才肯出售?”
“您為什么要買我這簡陋的破屋?”農夫大吃一驚。
“不要問為什么,您愿意還是不愿意?”
“給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錢,然后說:“如果您能馬上從破屋上拆下幾根長的木條,20分鐘內把橋修好,我將把破屋還給您。”
農夫把兩個兒子叫來,按時完成了任務。
馬車快速地過了橋,在鄉間公路上飛奔著,他們10點50分趕到了農場。在門口迎接的彼特斯高興地說:“親愛的朋友,您真準時。”
我手寫我心
這篇文章本意是贊美康德守時的優良品質,但有些同學讀后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康德有點小題大做,不太懂得變通,甚至有點殘忍,理由有二:一、康德既然和威廉·彼特斯是朋友,路途中又確實遇到了特殊情況,即使遲到了,想必威廉·彼特斯也是能諒解的。二、農夫的房子雖然很破,但再破也是他們的家。康德為了按時赴約,就用錢去雇傭農夫拆他們自己的家,這樣總歸不太好。對此,你的觀點是什么?是認同作者的觀點,還是認同有些同學的看法?或者,你還有別的想法?寫下來,將稿件請投至xx6zwzk@163.com中,希望同學們積極投稿,我們會擇優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