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制造業是一個比較“難定義”的行業,往前一步可以是互聯網行業,往后一步可以理解為傳統行業。在“互聯網化”浪潮席卷之際,電子制造業的轉型,牽涉眾多,研發、制造、營銷、供應鏈、電商,每一個環節的革新都推動著整個產業變局。為了進一步明晰電子制造業的互聯網化過程與進展,本刊記者采訪了酷派互聯網及電商總裁祝芳浩、品勝電子董事長趙國成,聽他們對于產業變革的看法以及擁抱互聯網的做法。
賬號服務串聯閉環生態圈
企業的互聯網化浪潮帶來的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具體到終端設備制造行業,近年從服務運營商模式轉變為服務用戶模式,這一需求來源的轉變帶來的是動力來源、組織架構乃至整個運營模式的改變。從營銷、產品、用戶到閉環生態圈,酷派正努力營造著終端廠商轉型新形象。
“真正缺失的是品牌,不是產品、平臺、技術。”在經過半年的產品打造、平臺搭建之后,酷派互聯網及電商總裁祝芳浩表示自己得出這樣的結論。營銷傳播能力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構建用戶互動模式,形成品牌閉環。品牌的主要表現方式是口碑,通過塑造用戶口碑為核心,用戶主動進行傳播,再慢慢做大,加上內部組織結構調整跟進,最終將用戶的口碑形成真正的生產力,從而達到品牌塑造的目標。在此理念之下,酷派建立了粉絲運營團隊、互聯網社區,用戶反饋問題后,可通過內部系統,直達酷派工程師,真正做到與用戶零距離溝通。此外,在產品的購買上,如何讓用戶產生價值認同,也同樣需要大量投入和方法,“關鍵看內容是否具有可傳播性,病毒性,這是我們所缺失的,需要學習的。”
“把產品做到極致,對我們而言并不是難事。”祝芳浩認為產品正是酷派一如既往的強項所在。酷派本身是做技術的企業,目前4G終端中,酷派占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通過產品才能持續地積淀用戶,形成口碑,沉淀用戶群。如果營銷是術的話,產品則是道,能否持續地通過極致產品沉淀用戶是一個問題。當產品不是那么極致的時候,用戶的黏性和歸屬感自然會下降。
怎樣黏住用戶,本身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部分。尤其對于手機廠家來講,通過純硬件產品、跟粉絲互動來黏住用戶很難,有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更高水平工藝、更漂亮的外觀會不斷出現,但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服務可以產生粘性。通過打造、提供持續有價值的服務來黏住用戶,會是下一代競爭的焦點。酷派發布的黃頁生活頻道即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通過黃頁生活頻道,一站式解決用戶的移動互聯網生活的問題,把應用服務和最常用的電話號碼簿集成到一起,一頁享用所有所需的服務。通過這種極致軟硬件產品發展用戶,最終送達給用戶極致的服務,最終要沉淀用戶群要靠服務。
“真正構建一個后臺閉環生態圈、系統是接下來要做的事。” 入口+服務的閉環體驗是新的增長點。生態圈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形成,對未來預期影響是巨大的。原來看似沒有優勢的終端廠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控制入口。終端內置服務更為放心更有保障,更容易為用戶所接受。
大神F2有一個革命性的創新是聯系人實時在線,過去電話簿存在本地,定期同步,改革后,聯系人本身在云端。更換手機后,用戶用的仍是酷派的服務,使用任何酷派的手機,只需登陸酷派賬號,用戶原來所有的資料,使用習慣,都可以導出,新手機一秒變成了原來的使用狀態。祝芳浩認為終端廠商應該從賣手機轉變成為賣賬號。用戶在賬號上建立關系圈子和社會網,服務賬號會產生大量的價值。
“縱觀整個價值鏈,通過高性價比、極致體驗產品,產生用戶口碑,產生更大用戶群,提供更多的服務,通過服務建立用戶使用習慣,持續發展。這是互聯網思維下終端廠商要做的事。”祝芳浩這樣總結酷派的互聯網化。
信息系統促進多方共贏
一根成本5元的數據線,銷售模式是這樣的:廠家5元錢一根批發出去,網上通常價格是15元錢一根,其中,有6元錢郵費,加起來11,電商平臺網站傭金及各種人工費2元,2元錢毛利。
品勝當日達革新了這一模式,用戶在網上下單后,由當地門店經銷商直接送達,貨品“一秒送達”,用戶“秒速享用”,且售后服務更具保障,經銷商掙10元錢,可以留用戶電話等信息,進行二次銷售,且在這種模式下,門店經銷商營業額至少可以翻3倍。
這背后是深度互聯網化帶來的商業流程的簡化。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是必由之路。”品勝電子董事長趙國成的態度非常鮮明。“每個企業必須正常、正確地面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并不是洪水猛獸,如果做好了,對傳統企業是一個更好的、更新換代的發展的契機。”企業擁有接受移動互聯網的能力,并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果和企業自身實踐結合好,會看到利大于弊的結果。
移動互聯網化的核心含義還是信息對稱化。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如何把生意做好是傳統企業都要思考的問題。趙國成認為,在信息對稱下,最容易達到用戶和商家的雙贏。“如果真正地了解了用戶需要什么,用盡量低的價格、盡量好的服務提供給用戶,企業一定可以得到發展。模式簡化后省出來的錢干什么呢?去做服務,用戶至上!”
信息透明化在銷售中的直接后果是消費者比價更為便捷。實體店比價體系中,消費者需要靠腳一家一家進行比較,極不方便,即使買的便宜也不知曉。在新的互聯網浪潮下,比價應該是輕松的,通過信息通道把信息打通,商家銷售貨品外還可以做增量的東西。其實很多生活中的消費品都離用戶很近,但礙于信息的不透明,商家不知道用戶有需求,用戶也不知道商家的價格,遂到電商網站尋找價優選擇。品勝通過把信息全部打通,消費者通過實體店和網上都享受同樣的價錢,消費者更好的體驗,商家可以掙更多的錢。渠道、物流、產業鏈環節進行了重組,最大化發揮,對整個市場的格局優勝劣汰,主流的以產品質量為導向的留下來,推動行業升級優化。
信息系統正是品勝在這樣的歷史潮流中創造出來的。無論是在京東、亞馬遜、國美等第三方平臺還是品勝平臺購物后,用戶數據都會導入到品勝當日達后臺,最后由離用戶最近的門店進行配送,使得商家利益最大化,消費者滿意度最大化。用戶信息數據在信息系統高度流動,這一模式可以兼顧第三方平臺、經銷商、消費者的利益,最終達到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