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18日:中國云界紀念日
對于中國云計算行業來說,2013年12月18日是一個好日子,甚至有云計算專家表示,這一天將成為云計算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在這一天,亞馬遜公有云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宣布要面向中國地區推出公有云計算平臺。亞馬遜宣布其中國區域云計算平臺服務即將開始有限預覽。中國區域是亞馬遜云AWS在亞太區域的第4個區域,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的第10個區域。
也是這一天,IBM宣布與世紀互聯合作,將IBM的云計算基礎架構服務SCE+(Smart Cloud Enteprise+)正式引入中國,根據合作協議,IBM將提供物理基礎設施資源池POD(Point Of Delivery)和服務,世紀互聯公司將在其位于北京的數據中心內托管該POD設施。
同樣是這一天,微軟和聯想舉辦了簽約儀式,微軟宣布,聯想將成為中國首家微軟云計算操作系統(Cloud OS)戰略合作伙伴。未來,聯想將使用基于微軟Windows Server及Hyper-V、System Center和Windows Azure Pack的微軟云平臺對外提供服務。
還是在這一天,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宣布要進行大規模促銷活動。阿里云宣布啟動1218大促銷,云服務器ECS、關系型數據庫RDS、開放存儲OSS價格全面下調,最高降幅高達50%,開發者們可以更低的門檻體驗云計算的便利。騰訊宣布12月19日注冊送千元代金券,帶寬、云服務器等服務全場6折。全面轉型云計算服務商的金山云宣布“金山云礦機”功能上線,用戶注冊金山云之后就可以租用“天蝎云平臺”挖礦,實現零硬件、零電費以及全自動挖礦。
這一天,因為亞馬遜AWS的入華,中國云計算市場上燃起了一片熱情之火。無論是微軟、IBM的緊跟造勢,還是阿里云、騰訊云,以及金山云等國內本土云的大范圍促銷,這充分反映了服務提供商們對中國云計算市場,特別是公有云市場的重視程度。而隨著國外云計算巨頭落地布局的完成,這個充滿競爭的市場必然會變得更加強大而富有競爭力。
云計算威力無窮 巨頭爭顯神通
Gartner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全球廣義云服務市場高達131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8%,2017年預計會達到2442億美元,未來幾年內會繼續保持15%以上的增長。同時,以I/P/S為代表的市場在2013年也會達到333億美元,增長高達29.7%。而云計算的區域占有率上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美國,50%以上,緩慢下滑的西歐和日本分別占23.5%及4.5%,中國占4%并會持續增加。
從這些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整個國際云計算市場在未來幾年將會呈現平穩的增長態勢,與此同時,也存在不小的地域差異。特別是中國市場,雖然與歐美國際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前景誘人。整個云計算產業中,IaaS、PaaS和SaaS這樣學術性分類的界限在產業中也日漸模糊,各個供應商通過不同手段不停豐富自己的產品線。AWS發布PaaS平臺,企圖在PaaS領域也稱王稱霸;大數據鼻祖谷歌在GAE平臺之外更是猛推其PaaS平臺GCE;Salesforce.com通過收購Heroku集成了PaaS平臺;Windows Azure跨IaaS、PaaS和SaaS三個領域,勢要打造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統一管理云平臺。國內,融合現狀更為明顯,云生態系統將逐漸取代傳統的三類劃分。
從亞馬遜AWS的落地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出,它試圖整合更多資源,以使得生態系統更加完整。在亞馬遜AWS的合作伙伴名單上,包括了田溯寧所創立的云基地、寧夏政府和北京政府,還涉及到北京中關村園區。在當日的發布會現場,北京、寧夏、工信部都有高層領導助陣,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高層也都在會上發言。此外,網宿科技是AWS中國地區的CDN推薦解決方案合作伙伴;亞馬遜的咨詢合作伙伴包括:云果信息、竹云科技、奔步科技、云絡科技和日立咨詢(中國)等;技術合作伙伴包括:東軟、趨勢科技、Madeira等。
2013年對于IBM這頭藍色的巨象來說,并不是輕松的一年。但是云計算作為IBM未來四大發展方向之一,IBM在中國早就專門設立了云計算事業部,并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到2013年7月31日,IBM公有云通過與首都在線合作的模式落地。至此,IBM基本完成在中國市場上的云計算布局。與亞馬遜不同的是,IBM要整合全部商品,為用戶提供不同的公有云服務模式,并且特別強調本地化過程。而且IBM具有先天的產品線優勢以及龐大的客戶群。
微軟2011年就提出了“服務+設備”的戰略轉型方向。在微軟的規劃中,“云”將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企業和個人客戶,“端”將是使用云服務的各種終端設備。微軟在云計算方面行動最為積極,也一直被業界看作是云計算時代最重要的玩家之一。在中國市場,微軟表現得尤為積極,是第一家通過變通方式,將公有云帶入中國的國際巨頭。2012年11月1日,微軟宣布聯手上海市政府、世紀互聯把其公有云服務帶入中國。2013年5月22日,微軟Windows Azure正式在華落地。目前,已有2000多家客戶正在使用由世紀互聯運營的中國Windows Azure,其中70多個是可口可樂、人人網等大型企業。
巨頭爭鋒 國內企業壓力陡增
不可否認,國際巨頭落地中國肯定會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復雜的網絡環境、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不成熟的客戶,國內政策的制衡,以及中國客戶的本地化需求等等。但是國際巨頭的落地給中國本土服務提供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直以來,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雖然得到政府的鼓勵與扶持,但是我們也很清醒地看到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較為單一。比如在云存儲方面,各家廠商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價格戰方面,并未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力。云服務能力需要提高,而且配套資源匱乏。國內云計算服務能力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較大的差距,公有云服務的規模都相對較小,業務單一,配套環境建設落后。
其次,云計算基礎設施重復建設較多,云數據中心部署結構不夠合理,資源利用率較低。統計顯示,在規模結構方面,中國大規模數據中心比例偏低,大型數據中心發展規模甚至不足國外某一互聯網公司總量,目前還沒有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的建設。當前大多數云計算方案都是基于一種完全的新建的系統,就是新購置硬件、新購置軟件,通過這些新購置的IT基礎設施來實現云計算。而且,很多云計算數據中心只是出于圈地的狀態,甚至都沒有實際項目上馬。
最后,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還不夠健全。在與云計算安全相關的數據及隱私保護、安全管理等方面,中國云計算產業生態有著較大缺失。同時,由于對安全的擔心和其他顧慮,云計算服務在中國的使用率也比歐美等發達國家要低。
結語
云計算被譽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浪潮。云計算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興起,并迅速席卷各個行業,云計算技術和產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普及開來。云計算的興起無疑會給中國IT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但是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應該理性地看到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國外巨頭的進入會大大加速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培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IT企業要如何利用已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擺脫被動和跟隨的困境,實現技術自助創新?如何平衡共同培育市場與掌握自主權之間的關系?這都是國內IT企業發展云計算面臨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