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去觀察牛的眼神,他往往會被它輕易擊敗。牛的眼神太從容,太沉靜了。即使農人驅它耕地,把它打得皮開肉綻,它的眼神還是那樣靜如止水。但是,如果是一條狗,只要人的目光與它接觸,哪怕是幾秒鐘,它的眼神便會忽閃而過,躲開人的目光。
原先我并不知道動物眼神的細節,最近看了一本一位老作家回憶文革時期的短文,那段日子讀來真是讓人膽戰心驚。
當年老作家被下放到農村,上頭對公社早有指示,要好好改造他。老作家的主要任務便是放牛——一共有十多頭牛,他晚上就睡在牛棚里。
運動來了,他就得上臺,被人罵被人斗;折磨夠了,就被人押往牛棚。
這樣非人的生活使很多過來人都想到了死。老作家也是,他想以死來抗爭這瘋狂的世界。
但是,牛救了他,是牛的眼神讓他的心靈感到一種無言的震撼。他對著牛哭,牛只是看著他,很平靜、很安詳地看著他。這種眼神,像是在告訴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又好像是在取笑他:“你太懦弱了。”
他沒有死,掛在牛棚上的繩子被他解下來扔了。但在那個時代活著,必須要付出代價。
按照當時的政策,牛是不能屠殺的。但那個時候,一年到頭,人們難得見到油腥。年關將近,為了能吃到肉,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弄死一頭牛。
思來想去,他們想到了老作家。大隊長命令老作家把一頭老牛牽到一處懸崖邊,然后把牛推到懸崖下,這樣會讓人以為牛是失足摔死的。
老作家在大隊長的威逼下這樣做了。老牛在滑向懸崖的時候,用前腳拼命地扒住了一塊大石頭,眼神仍然平靜,但奇怪的是,牛的眼眶里滿是淚水。
牛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摔下懸崖……那個年關,全村的人都分到了牛肉。
但是,厄運降臨了。有人向上頭告發了這件事,一切罪責都落到了老作家的身上。他以破壞生產罪被判處了20年徒刑。
在內蒙古的20年,他受盡非人的待遇,但每當想到自殺的時候,總是想起那只牛摔下懸崖時的眼神。
老作家活下來了,活得很堅強。
沒有人能真正解釋清楚一個人的生存哲學,這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東西。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還有他留戀的東西,還有他感動的東西時,不管對方是人,還是動物,他就不會選擇死亡。他會活著,像牛一樣活著;也只有活著,才會感受這世上的一切——痛苦或者歡樂。
[選自《精品智慧文摘(花朵在樓道里穿行)》]
閱讀思考
1.文章第一段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行文?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文章第七段中的黑體詞語指代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樣理解“只有活著,才會感受這世上的一切——痛哭或者歡樂”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