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課堂練習》
1.D 2.略。3.略。4.(1)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 《一些印象》 (2)老舍 舒慶春 舍予 滿族 杰出的語言大師 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 《茶館》 5.C 6.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作者通過對冬天濟南山水的細膩描寫,向讀者展現了冬天濟南的氣候溫和的特征,流露出作者樂觀進取以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7.(1)對比 (2)①北平的寒—濟南的暖②倫敦的暗—濟南的明 ③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3)通過對比突出表現了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由“奇跡”“怪事”“害怕”引出贊美“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美景。8.沒有風聲并不等于沒有風,只是風很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的”則不符合實際情況,可見作者的用詞十分準確。9.略。10.作者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秀美的山景。11.(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樹的翠與雪景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堆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層次不齊,顯得極富立體感。(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一句中以動寫靜,表現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一句中,作者把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凸顯出雪的情態。12.(1)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的特點。作者又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表現了水清澈透明的特征。13.略。14.略。15.略。
《生動精妙 自然貼切》
1.(1)這句話中的“溫晴”一詞是貫穿全文的主線,點明了濟南冬天的氣候溫暖晴朗的特點,與后文描繪濟南的山水景物相照應。(2)“曬”“睡”“喚醒”等一連串的動詞描寫,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烘托出濟南冬天舒適溫暖的環境,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3)兩個“臥”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小村莊以人的感情,突出表現了它的安閑與舒適。2.略。3.略。
《晚秋初冬》
1.(1)落葉(2)孤寂、感傷而又從容豁達 2.作者運用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行文,通過動態的景物描寫反襯出靜態景物的特征。如“一只蒼蠅飛來,在格子門上爬動,發出沙沙的聲響”一句中便以蒼蠅飛行時的動作描寫,襯托出周圍愈顯寂靜的環境。3.文章的第二部分寫的是白晝里的靜,庭院里的靜;而文章的第三部分則主寫夜晚的靜,內宅里的靜,由雨及人的靜:月夜——樹影斑駁,雨水——暮雨瀟瀟,人物——顧影自憐。作者寫景至此,由物及人,表現出一種寧靜致遠的超遠心態。4.這種“至高無上的聲音”是作者心中的天籟之音,是源于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幻覺。
《白馬湖之冬》
1.文章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描寫風的:(1)風多:“差不多日日都有”;(2)風大:“好像虎吼”;(3)寫風多風大的原因:環湖是山,北首留空;(4)寫人們對風的感受:如“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里,靜聽寒風的怒號”。2.遠離鬧市,居于荒涼山野的落寞思緒;安于現狀、泰然悠然的平和心境。3.作用:表明了作者一家人對白馬湖冬日之風的印象之深,流露出其對白馬湖深深的懷念之情,如敘家常,樸實有味。
《夜雨寄北》
1.(1)“漲”字寫出了夜雨連綿,秋池水漸漸漲滿的情景。(2)詩人于秋夜聽雨時孤寂感倍增,對友人(或妻子)的思念之情愈顯濃厚。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與相見共語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