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概念及特性,以及構建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意義,并從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系部出發,探索建立了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系部預警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 突發事件 預警機制 構建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030-01
當代中國社會正處于快速轉型時期,國民經濟發展迅速,國外學術界有人認為,此時的社會處在一種“非穩定狀態”,它表現為經濟失調、社會失序、心理失衡、行為失范,每個社會成員隨時有可能面臨未知的或不可預測的風險。這些風險既有來自自然的,也有來自社會的,而這些風險又與由各種原因誘發和引發的各類突發事件如影隨形。
一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概念及特性
突發事件又稱緊急事件或危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事件。高職院校突發事件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的,由校內學生實施或以其為侵害對象的,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突然引發的,不以高職院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公共財產受到損失以及學校名譽受到損害的事件,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公共威脅性、緊急性、擴散性等幾大特點。
伴隨現代社會的這種急劇變遷,處于轉型期的中國高職院校,作為一個開放系統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個時期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發生也不再是一種罕見的、異常的事情,高職院校公共突發事件已經由一種“非常態”情景演化為“持續”狀態,因此在高職院校突發事件方面加強預警科學管理,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公共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構建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意義
現代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管理機制,一般分院系按突發事件組織框架、應急指揮、信息管理、規章制度、預防預警、應急處置、評估恢復、善后處置進行構建,這一構建方法主要依據危機管理的羅伯特·希斯的4R理論形成。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危機管理大師羅伯特·希斯在《危機管理》一書中率先提出危機管理的4R模式,即由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四個階段組成。
所謂預備力,即預警和監視系統在危機管理中是一個整體,它們監視一個特定的環境,從而對每個細節的不良變化都會有所反應,并發出信號給其他系統或者負責人。預警系統的功能包括:危機始發時能更快反應(不良變化被注意到并傳遞出去);保護人和財產(通過發布撤離信號和開通收容系統);激活積極反應系統(如抑制系統)。羅伯特·希斯認為,完善危機預警系統可以很直觀地評估和模擬出事故可能造成的災難,以警示相關者做出快速和必要的反應。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建立將有效減少突發事件出現的頻率,并增強突發事件的應對成效。
三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構建的探索
根據中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42條第2、3款,在中國突發事件預警制度中,“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除此之外,中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一般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四級: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并據此確定相應級別的應急機構。依據中國突發事件危害程度和應急預案分級方法,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械系建立了相應的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具體為社會安全穩定類、公共衛生類、自然災害類、事故安全類、網絡和信息安全類、考試安全類等六類事件,建立與學生緊密相關的安全預警、曠課預警、成績預警、心理預警四大類預警項目,并按危害程度建立相應的紅、橙、黃三級預警應急管理教育級別,建立機械系學生援助教育記錄檔案,形成學校、家長、學生齊抓共管的預警教育機制。
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引發因素是多方面的,還需進一步實證研究積極有效的反饋機制,為應對突發事件的模式做出必要的積累,不斷修正、提高,最終構建出好用、有效的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進一步促進校園環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管弦.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11(6)
[2]歐舟.高職院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1(1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