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地,大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生態意識與生態價值觀念,直接關系到未來生態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生態教育的概念及意義進行闡述,就如何促進高校生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校 生態教育 促進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051-01
在當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創建生態環境迫在眉睫。我們必須把生態教育融入高校的教育工作當中,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保護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建設生態型經濟社會做出貢獻。
一 生態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所謂生態教育,指的是為了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將生態理念與方式融入現代教育當中的一種教育方式。生態教育能夠創造社會生態文明,并輻射到全民當中,并且由此形成新的生態價值觀念,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構建和發展和諧社會。生態教育之所以要不斷普及和推廣,其意義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1)生態教育的發展能夠緩解當代社會的生態危機,實現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的當下,生態問題已經不僅是一種現象,更標志著人類價值取向的變化,而生態教育的出現無疑能夠改變人們對生態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生態情感。(2)生態教育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創建生態文明。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利共存,只有打好生態教育的基礎,人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從而加快對生態文明的建設。
二 如何促進高校生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遵循生態教育原則,培養生態保護意識
生態教育之所以在高校得以興起,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不斷受到關注的環境問題促成的,要想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生態教育,就必須遵循兩大原則:(1)加強對學生的危機意識教育,在高校生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進行相關的生態知識教授之外,還要對學生灌輸危機意識,以交互主體的視角去看待自然,并轉變自身的價值觀念來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應當學會在與大自然交互的過程中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運轉,在索取的同時也要做到給予,這才是高校生態教育中最為基礎的部分。(2)堅持普及性教育。生態教育并不只針對環境專業的學生,而是面向全校學生,全面進行生態意識的普及。從教育的過程來看,生態教育理應從入學開始抓起,一直到畢業,使重視生態教育作為學生一種有意識的行為來融入其生活當中。
2.加大生態教育力度,確立高校生態教育地位
要想推動高校生態教育的發展,除了在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上加大力度之外,同時也要加強非環保專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校園普及生態知識,使在校學生都能夠了解和具備相關的生態知識和環保意識。同時為了鞏固高校生態教育的地位,教師還要在環境保護專業中加強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使其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好自身本職工作,以高度責任心處理相關生態問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發展過程中最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為了跟上世界生態發展的潮流,我們不僅需要知識型的專業技術人才,更需要的是這些社會建設人才擁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生態保護技能。加強高校學生的生態意識與生態道德修養,通過“全員化”的生態教育來促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性意識,也是中國高校生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之一。
3.結合社會生態教育,創設生態教育平臺
做好高校生態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生態保護技能,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完成社會實踐并將生態意識植入生活中。為了加強生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就要格外注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創新,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對學生毫無吸引力,并且只是理論知識的豐富并不能使其真正地理解生態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擴大教學實踐范圍,走出課堂,讓校園生態教育與社會生態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積極性。如加大校園與社會相關生態機構的合作力度,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社會,開展相關生態保護宣傳與實踐活動,利用公眾宣傳力量來帶動社會人員參與生態保護,提高自身環保意識。
4.發揮指導作用,推動地區生態經濟發展
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省在自然環境、經濟水平和自然資源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各大高校的生態教育內容設計與教育目標的制定。因此,在高校開展生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著眼于地方實際情況,將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以及產業規劃等方面綜合起來考量。充分發揮高校生態教育的指導作用,如通過對本地區的生態發展歷程進行展示,提高學生對于生態發展的認識,并提高其生態保護技能,全面把握生態產業的發展需求,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尋找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新方向。高校生態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地區經濟的生態發展,進而實現地區經濟與環境的綜合發展,同時還能夠加強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為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具有較強生態意識的綜合型人才。
三 結束語
總之,要想促進高校生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以學生為生態教育的主體,面向全校師生推廣生態教育理論,并將高校生態教育與社會生態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生態的保護,從而推動社會生態環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玲.大學生生態教育現狀與路徑探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2]張蓉珍、陳西蕊、袁偉敏.生態文明視野下的高校生態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3):98~9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