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了當前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能力導向的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科學規劃課程體系,進行教學環節的創新及優化,增加教學實踐內容、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關鍵詞】能力導向 旅游管理專業 職業引導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083-01
一 旅游管理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1.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
旅游管理人才要具有較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當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包含過多的理論知識,而實踐內容較少,培養體系不能與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另外,教材更新速度慢,理論知識過于陳舊,很多教材依然采用很多年前的教學理論。而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智慧旅游等新概念逐漸產生,相關的旅游管理理論也發生了變化。原有的旅游管理理論課程不再適合當前的人才培養要求。
2.人才培養過程的制約
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包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對于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在這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劃分,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興趣和潛能的發揮。當前我國教育部門的人才培養過程只是簡單地按照一般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來進行,并且實踐教學環節越來越趨于形式化。旅游管理專業老師不注意觀察學生興趣以及方向,對所有的學生采用一樣的教學方式,缺乏必要的引導,影響了學生特長和潛能有效發揮。
二 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實現途徑
1.科學規劃課程體系
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引導教學課程體系需要充分考慮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要以能力導向為目標,通過調查旅游市場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對人才的滿意程度來進行學科體系設置。例如,旅游人才今年大多需求語言表達能力突出、綜合管理能力較強的人才。針對這種需求,學校可以相應的進行跨學科教學,由旅游專業、管理類專業、文學專業等相關學科的老師一起研究如何進行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另外,學校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潛質和興趣,采用分方向教學的方式:高職一、二年級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三年級時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將他們分配到相應的企業或者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這樣針對性強,方便老師因材施教。最后,學校要重視基礎教學,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現在很多學校為了降低成本,一再減少相關課程的課時,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針對這個問題,學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確保基礎學科教學,讓學生通過夯實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為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2.進行教學環節的創新及優化
傳統的教學環節注重知識的傳授。在基于能力導向的培養體系下,教學環節需要進行創新和優化。首先,老師和學校都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對于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要想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資料,進行不斷地實踐,而老師和學校不可能一直監督和指導這些學習的進行。因此,學生應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掌握本專業的學習方法。其次,教學形式需要多樣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效率低、效果差。為此老師需要充分借助多媒體互動教學方式、遠程教學方式等有效的教學,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也可采取案例教學和小組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和更有針對性。
三 增加教學實踐內容,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專業。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必須要進行不斷地實踐。當前在很多高職院校內,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專門的老師負責,學生缺乏自律能力,難以保證實踐課程的效果。在能力導向的學科培養體系中,學校應增加教學實踐內容,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學校可以與當地的景區或旅行社進行合作,安排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相關實習等,并需要安排專職老師負責學生實習。實習結束后,學生需要提交實習報告和相關的影像資料,以保證實習效果。為做好實習工作,學校可以設置專門的學生實習事務辦公室,處理學生的實習事宜。
四 結束語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對于我國的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以及其他教育部門應該十分重視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通過方法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楊.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研究性教學[J].歷史教學問題,2000(5)
[2]田里、馬勇、杜江.中國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桂鳳.基于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引導教學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