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需要教師去積極思考、探索,完善教與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課堂教學精彩且高效。
【關鍵詞】高效課堂 分解課標 預習導引 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04-01
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地展開,內蒙古赤峰市第二實驗中學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推出高效導學系統方案,在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進一步細化,意在提高課堂效率,形成高效課堂。本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現將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 在三維目標的設定上注重課標的分解
教學的有效性,應建立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以教材(教科書)為載體,以教師的個人經驗為推力,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在充分解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分解課程標準。課標的分解也就是對學習目標的敘寫與評價,以界定學習目標。進而明確目標、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目標(我要把學生帶到哪里去),教學(我怎樣帶他們去),評價(我怎么知道他們已到哪里)。在這一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顧及他們的時代心理和學習水平,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明確了方向。
二 預習導引
1.強化課前準備工作
內蒙古赤峰市第二實驗中學的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課間的時候只顧玩耍,上課鈴響了,才去那堆亂糟糟的書本里,尋找所上學科的課本、筆記,甚至根本找不到。所以,必須硬性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材、筆記本(錯題本)、地圖冊、各文具等。并且課前檢查,堅持了一段時間,學生也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2.引導并檢查預習情況
現在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更不清楚怎樣去預習。甚至片面地認為“預習沒必要,反正老師要從頭到尾講一遍”。這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預習是學習目標的牽引與任務的驅動,可以發現重點,弄清框架;課前預習,可以掃除障礙,明確目標。學生明確了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接下來就應引導學生如何去預習。以課前小預習為例,通常引導學生對將學內容預習時,不能簡單地瀏覽教材,應采用符號系統,即在教材上用不同的符號標識出重點知識、關鍵詞句、難點疑點等。學生這樣有效的預習,進而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地聽課。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走到學生中去,翻看學生教材是否認真進行符號標記,了解學生預習中的漏洞,并給予填補,填補漏洞時,可采取學生自行互助填補的方式進行。
3.課前導課
導課,就像一篇好的開場白,精彩的導課,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貫通有重要作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新課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導課的形式是多樣:以復習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以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注意;用歌曲來導入新課,在優美的旋律中,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用漫畫來導入新課,新穎而獨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設計者善于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認知的特點和自己淵博的知識靈活多變地使用導入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抓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如“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節的導課設計,我播放了美國科幻影片《后天》的片頭部分,精彩、壯觀的場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課堂。
三 課堂活動豐富、實用
1.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能力的提高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真正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第一,采取“兵教兵”的方法。結合教學實際,盡可能給學生走上講臺的機會,既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和心理,也能增強其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讓其他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傾聽、理解知識。
第二,學習小組合作的方法。合作式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性活動為載體,以小組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以小組總體成績和個人在小組中的表現為評價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2.板塊教學,講練結合,增加時效性
有時候,課堂教學伴隨著教學信息量的增大,各種信息間的相互干擾,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我采用了板塊教學的方式,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板塊教學是把一個章節知識結構和內部規律分成幾個板塊,以板塊為單位突破重點、難點,澄清疑點,明確知識點。然后,輔以針對性的練習和總結。這樣,有效地減少了課堂中板塊間信息的相互干擾,將教材的知識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緊密結合。
當然,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同時也存在些許的不足及困惑,如課堂活動上,要求容易養成難;課堂展示上,參與容易精彩難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加強探索、解決困惑,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精彩且高效。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