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要提高課堂效率可從以下三點考慮: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有效關注課堂細節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抓手;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關鍵詞】提高課堂效率 課前準備 課堂細節 課后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08-01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內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老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來提高課堂效率。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
一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我認為扎扎實實地備好每節課是有效教學的預備工作。不敢說備好了課就一定能有效地教學,但要想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首要工作就是要備好課。那么上課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呢?
1.備教材
要把課備好,使教學設計更有效,首先就得讀懂教材,備好教材。所以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通讀整套教材,在頭腦中先架起整套教材的知識框架,這是備好課的前提。教師在對教材有了整體認識后,還需要理清、吃透教學內容,這也有助于教師在備教材時更切實際地制定教學目標,更好地進行教學預設。同時教師在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材??傊覀儗Υ滩牡膽B度不應該是“教教材”,而應該是更科學地“用教材教”。
2.備學生
所謂備學生,就是教師都必須在學生的基礎之上來做好上課準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人施教。備學生,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來備課。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教學更能被學生接受,教師還應該去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相信只有教師把目光放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真正地關心他們,教師的教學才有真正的意義。
二 有效關注課堂細節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抓手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效,就需要教師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這就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1.課堂教學要注重動靜結合
我們知道要讓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整堂課乖乖地坐在那是不可能的,小學生天生好動,這也是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那么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好動這一天性,不斷地調整教學程序和節奏,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小游戲,或者在課堂上讓學生適當地活動一下,做一些肢體運動等。這樣避免單一的學習活動,動靜結合的教學節奏更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2.課堂教學可加強競爭意識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要提高一堂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們就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還不能忽略他們身上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天性。教師要懂得利用學生身上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巧妙地利用競爭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美麗!
3.課堂上應進行及時的表揚
成長離不開激勵。有時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表揚就可以給學生帶來動力和成就感,使學生更加自信。因為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是學生最期待的。所以教師應該盡量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可愛之處,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他們,那么學生的進步就能時時在你眼前出現。
三 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寫課后反思的重要性,而大部分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須知只有懂得了反思才能改進教學策略,才能提升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反思呢?主要有兩點:一要反思教師的“教”,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課后及時的反思可以發現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從而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二要反思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同一堂課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效果也是不同的,那么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課后及時反思研究,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學有所獲。
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只有做到了充分備教材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做到了充分備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上一堂課很容易,但要上好一堂課卻是不易的,而要在這堂課上讓孩子們有所得則更是難上加難。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生成性的勞動,而教師要做的就是選擇恰當的方法來提高勞動效率,我相信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時時把提高課堂效率放在心上,那么我們的教學水平一定能有一個質的飛躍。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