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的落實為對象,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的必要性和一系列有效融入文化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文化融入 中學英語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11-01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越來越重要。適當融入文化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對文化知識的理解。
一 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文化教育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交際能的關鍵因素
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而語言能力又是交際能力的基礎,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交際能力的提升。目前在英語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語法結構以及外在的語言形式,而容易忽視社會環境和語言的文化差異,易導致學生交際能力不高,因此加強文化教育要求教師重視語言文化差異,讓學生明白到什么樣的場合說什么樣的話,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文化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加強文化教育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了解文化知識是學生學好語言知識的關鍵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受文化的影響,而且反映著文化的獨特之處。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需要建立在了解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只有懂得文化知識才能較好地運用語言。文化知識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的,要想學好英語,必須要了解外國的文化知識。
二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的方法分析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具體來說,融入文化教育的方法總結為以下幾點:
1.文化引導法
文化引導法是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引申進行文化知識的講解,提取相關知識點中的文化內容,以促進學生理解和吸收。
例如,教師在講到與圣誕節相關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從圣誕節的節日由來、美國人的生活習俗以及慶祝節日的方法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外國的風俗習慣,吸收外國的文化,促進其進行中外文化的對比,提高學習效率。
2.比較法
因為中國的文化和外國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對中國文化了解得比較多,那么為了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法,通過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比較進行知識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其的印象。
例如,在講述吃飯方面的知識時,中國人往往在吃飯的時候和朋友聊天,或者用吃飯時間談事情,而美國人則在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不談論事情。并且美國人吃飯不會剩余飯菜在碗里,這樣表示禮貌,而中國人,往往會吃不完的時候剩余在碗里。這樣讓學生進行對比,就會明白兩國的文化差異,形成強烈的對比,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巧妙地將外國文化融入了英語教學中。
3.學習體驗法
單靠教師講解很難達到較好傳授知識的效果,所以要讓學生自己去了解,通過對外國文化知識的了解,加深印象。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加深對文化知識的認知。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可以有意或者無意地在課件中加入外國人們的生活圖片,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了解外國的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等。也可以在課間為學生放一些外國電影短片或者外國錄像等,這樣能夠直觀地帶給學生外國的文化感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在學校的某一個角落,讓學生模仿美國人或者英國人的風俗進行交流,創設多種多樣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 在中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1.要避免過度講解外國文化而喪失了原有的學習要點
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引入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引入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法,保證能夠適當引入文化知識,而不過于頻繁,引起學生的反感。另外,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能脫離語言環境講解文化,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促進文化知識的合理灌輸。
2.要處理好課外教學和課內授課的關系
文化講解不是單純靠教師教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也可以提高文化感知力度,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感知力度,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要抓住有效的課堂時間,適當引入文化知識,規劃好學生課堂和課下時間學習文化知識。
四 結束語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引入文化教育,而應該充分認識到語言環境對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將文化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文化融入的水平。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