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學習階段既是人生中的第一個團體學習階段,也是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大腦潛能開發和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階段。本文就以小學數學課前準備教學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為主要目標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前準備 利用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47-01
富蘭克林說,“壞的習慣必須打破,好的習慣必須加以培養,然后我們才能希望我們的舉止能夠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正確。”小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本文就針對小學數學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一 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的內容,掌握新課的總體結構,及時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教師進行新課的講解過程中,學生就會更加注意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因此,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內容,更好地進行學習。
例如《認識鐘表》一課,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某老師拿出鐘表,然后提問,同學們是否知道這是什么?對它了解有多少?這個上面有多少個數字?秒、分、小時之間是怎么換算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對鐘表的興趣,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新課講解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了解鐘表,能夠快速、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學生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
二 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傾聽不僅是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而且也是將來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的交流技能,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非常重要。
從目前中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來說,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聽課的習慣讓人堪憂。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其他的學生躍躍欲試,高高地舉起手,大聲地嚷嚷著“老師,我會!我會!”當老師非常敬業地在教授知識時,有的學生卻“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不僅辜負了教師的厚望,同時給學生將來的學習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學習、踴躍表現這是一種好的趨勢,但是在表現的同時還應該學會傾聽。懂得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見,才能夠在以后的成長中變得更強大。
例如,在《圓》學習的過程中,某老師將生活中的一些關于圓的圖片通過多媒體放映,讓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之后,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除了以上關于生活中的圓,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呢?這時,老師并沒有著急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說“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會有兩只耳朵和一個嘴巴嗎?那是為了告誡我們要多聽少說,善于傾聽。”大家下課之后,可以查一下關于傾聽的典故有哪些。然后老師說,繼續回答問題吧。這時學生們雖然踴躍回答問題,但是秩序井然,每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其他學生都能夠認真地傾聽。
三 引導學生學會認真思考
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有效的思考能夠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和嘗試繪畫長方形,找出長方形的規律。利用直尺量一量長方形的邊,為什么兩個臨近的邊是不相同的?為什么一個長一個短?等等。通過問題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行學習,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 引導學生養成合作的習慣
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增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學生和學生之間還可以針對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技巧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掌握知識的能力,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例如,在學習分數混合運算的過程中,某老師將班級中的45個學生,每5個人分成了一組,一共分成9組。然后給每個組發放一張試題紙,涵蓋了30道分數混合運算的習題。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后,孫老師利用兩分鐘進行規則的說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習題比賽訓練,每個小組有30道習題,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進行計算,將計算的內容交給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檢驗,直到小組中的試題全部算出。速度最快、準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
選取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在習題計算和檢查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容易地發現問題,利于培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檢驗能力、提高學生之間的友誼。
五 結束語
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引導學生學會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建議,這些習慣的養成必然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其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符軍.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五種學習習慣[J].湖南教育,1998(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