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形結合思想是數學思想中一種重要的思想。“數”和“形”是緊密聯系的,研究“數”的時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討“形”的性質時,又往往離不開“數”。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實現有效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關鍵詞】數形結合 數學課堂 靈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49-01
小學數學以數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要求教師切實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以數形相結合的觀點研讀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可以進行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因素,合理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滲透。
一 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為更好地學習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服務,同時也在培養抽象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方面起了較大的作用,最終使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 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1.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學會認數
在小學階段,學生最先接觸的數學知識就是認數,從最簡單的1、2、3、4……認起。實踐證明,通過數形結合,學生能夠更快地記憶數字。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的要求,將所教授的數字與實際圖形相對應,并利用圖形表現自己所教的數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如下辦法:在黑板上畫出不同個數的三角形、四邊形、圓等,讓不同的學生寫出自己讀出來的數,教師在學生寫出答案后,還要對錯誤的觀點進行糾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家長也可以利用數形結合,幫助學生識數,如通過生活中現有的資源如木棒、石子、葉片等,將它們一堆一堆地進行分類,然后讓學生認數,學生借助實物能較輕松地完成對新知的掌握。
2.通過數形結合,促進學生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點就是數與數之間的比較,在教師日常的教學中,也對此感到頭疼。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數形結合思想,并利用數軸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在比較數字-2,2,4的大小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數軸,再將數字標注在數軸上,學生就可以在數軸上直觀地比較數字之間的大小關系。此外,在小學階段,分數之間的比較也十分重要,為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更易理解,教師在講授分數的對比時,可以利用數學圖形教學。
3.通過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年齡、知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或障礙。如何突破障礙和困難呢?可以引導小學生充分利用直觀的“形”,把抽象的數量關系形象具體地表示出來。通過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集合圖、線段圖等,抽取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幫助小學生理清數量關系,使復雜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為列式建造了一座“橋”。比如:小明和小華從家出發步行到學校,小明每小時走4千米,小華每小時走6千米,經過半小時后,兩人在學校相遇,問兩人共走了多少千米。此時,結合問題,通過把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以線段圖的形式出示,學生借助對線段的觀察,理解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即:“小明走的路程+小華走的路程=總路程”,把握了問題的本質,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創造的圖形方法解釋數學,用原汁原味的構思、豐富多彩的圖畫、獨特的視角,展示兒童富有創造的思維過程,從而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
4.通過數形結合,加深學生對數學公式的理解
數學公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公式,通過數形結合,學生能更快地記住公式。如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羅列出不同的計算公式:(1)長+寬+長+寬;(2)長×2+寬×2;(3)(長+寬)×2。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對第三種計算沒有本質上的認識,實際操作中應用(1)、(2)兩種計算方式的居多,這使得學生計算難度增大。因此,老師可以讓以學生邊說邊擺小棒的方法介紹第三種求周長的方法,這樣,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數學公式的理解,并為學生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合理運用,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形象材料,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具體化,把無形的解題思路形象化,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思維能力的增強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使數學教學充滿樂趣,讓數學課堂在靈動中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張衛星.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方式探索[J].內蒙古教育,2009(8)
[2]董文丹.讓數學課堂充滿數學思想——“數形結合”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與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0(11)
[3]王艷霞.談小學數學教學的幾種思想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