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由于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和文化的多元性,對學生的德育思想素質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本文將圍繞小學德育工作機制如何科學化地實現這一重點進行探討,以起到加強德育工作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 德育工作機制 實現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60-01
對小學德育機制工作的實現首先要明確德育工作不專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學科教師,而屬于每一位任教教師,要明確在實現德育機制時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方法,本文從這兩方面提出了相應措施科學化地實現小學德育機制。
一 以各科任教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為基礎
雖然每門學科都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但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宗旨,不管是語文、數學、自然還是其他學科,在教學中必然都會涉及一定的德育知識,只是現階段的教師忽視了傳道這一環節,直接進行授課,所以學校需要培養教師實施德育的意識,以教學的政策、法規為導向,以通過培訓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為重點,以身作則地教育學生,并設定相應的獎懲機制來促進教師實施德育教育。
二 以遵循相關原則為重點來實現德育機制的科學化
要想科學有效地實施德育機制,除了要求任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外,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機制的順利展開和實施,主要原則有:
1.以人為本原則
在實施德育機制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達到促使學生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目的,所以在實施中要求尊重、關心和鼓勵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一方面是校園的物質環境,對教學設施的提供要齊全,尤其是對于體育、自然、美術、音樂等學科而言,需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是校園的文化氛圍,通過舉辦德育活動,張貼道德小故事或好人好事,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校園廣播等設施來為學生和教師營造具有激勵作用的文化環境,并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其次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如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時,教師也要耐心地幫助學生改善,用鼓勵的方式代替批評和指責,或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尊重他人、樂于幫助他人的快樂,并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學習。
2.科學性原則
運用科學性原則需要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在制定小學德育機制時需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正如前文所述,按照教學政策、法規為基礎,此外,還需要參考心理、管理以及科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從而制訂符合本校學生身心發展,也利于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德育機制。二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因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都會隨著變化,因此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或有一定預見性的對德育機制進行調整。如對于小學生中出現拉幫結派或沉迷網絡的現象,學校就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或對全體學生舉行正確的行為指引教育。三是對實施德育機制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如果只重視過程和對問題的及時處理,不重視效果,那么德育機制也沒有發揮其價值,因此要對學生的德育情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既有全面的德育內容,包含道德、美育等綜合素質,也有學生自身的對比情況。評價機制有任課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及自評等方式,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并存檔,以作為后期德育機制改善的依據。
3.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就是需要一整套德育機制的流程和配置,從管理的角度進行實施,并對不同的任課教師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班主任的自身德育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就需要強于其他任課教師,其大致的流程應該是校長依據教學政策和德育機制的指導理念,明確實施德育機制的工作方案,其他各部門根據這一方案對工作進行細化和操作,如通過重大節日、紀念日和有主題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此外在實施中還需要定期開展加強教師隊伍素養的培訓,制定相關規范制度約束,設立由政教處、教務處或校團委等成員組成專門的監督小組。一方面是對教師的德育教育行為進行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進行監督,起到促進德育機制高效運轉的效果。
4.差異性原則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學生都是單獨的、有個性的個體。由此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除了按照一般的流程和文化教育外,還需有差別地對待每個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通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在感情上多投入一點,在行為上多主動關心一點,在學習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此外,自信心不足、性格較孤僻的學生,教師也需給予鼓勵和加強溝通交流,幫助其身心健康發展。
三 結束語
本文以如何科學化地實現小學德育機制為中心,從以各科任教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為基礎和以遵循相關原則為重點來實現德育機制的科學化,其中包含了以人為本的原則、科學性的原則、系統性原則以及差異性原則,以期能有效地發揮德育機制的功效。
參考文獻
[1]李國龍.優化培養載體 創新德育機制[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2(11):10
[2]宋偉明.構建和諧全員德育機制[J].中小學電教(下),2012(12):14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