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校學生由于聽力缺損會帶來一系列的學習和溝通障礙,因此,教師應結合聾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作業內容和形式,提高聾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本文從布置多樣型作業、生動型作業、層次型作業以及實踐型作業這四方面談聾校教師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關鍵詞】聾生 數學 作業 設計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62-01
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均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學好數學對當代學生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聽力有缺損的聾生而言?!度罩泼@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提出聾校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應是引導學生了解、理解、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對夯實學生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聾校學生由于聽力缺損會帶來一系列的學習和溝通障礙,會出現上課容易走神、記憶效果不佳,抽象思維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聾校數學教師更應明確作業的重要性,科學地布置作業。
一 布置多樣型的作業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課堂教學的新知識,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聾校生由于受到聽力殘疾的影響,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更容易感覺枯燥。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注重作業的多樣性,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我先在黑板上寫上7.3,后面寫上減去1.8,然后請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再后面添加算式。最后的算式是:7.3,減去1.8,得出的差乘以3,得出的積除以0.8,得出的商乘以0.4,再加上2.6,再減去2。在添加算式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很興奮,因為這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作業,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表現得也十分主動。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可以使數學作業不再是枯燥、復雜,讓學生對作業充滿了期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布置個性化作業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多是來自于課后練習或練習冊,有時甚至還沒上課,學生就能猜到今天作業內容是什么了。這就說明,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并沒有融入個性化的知識,只是布置一些機械、枯燥、重復的練習題。使得學生看到作業就感到頭疼,甚至有的學生開始養成抄答案的壞習慣,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十分不利。聾校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一些語言生動、具有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愛上數學作業。例如: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先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目:小明今年8歲,比媽媽小24歲,媽媽的年齡是多少?媽媽的年齡是小明的幾倍?第二道題目是讓學生回家問問自己父母的年齡,然后算出父母比自己大多少歲,是自己年齡的幾倍。布置生活化作業,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 布置層次型的作業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同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有不同,形成了個體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設計多層次的作業,避免出現“吃不飽”和“吃不好”的現象,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時,我布置了三道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自己選其一完成:
四 布置實踐型作業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服務于生活。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是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完簡單的統計時,我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完成統計班級男生、女生的身高。小組成員自己設計實踐的過程、制作統計表、計算平均數、畫出條形圖并得出結論。布置探究型作業,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團隊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學生日后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聾校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都需要學好數學這門學科。但由于他們天生聽力受損,導致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運算能力都比普通學生略遜一些,這就需要教師仔細揣摩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布置多樣型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布置生動型作業,讓數學不再那么枯燥;布置層次型作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布置實踐型作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優化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