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兒曾說:“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你只需要站在他身后陪著他,在必要的時候幫助他就可以了。不論作為老師還是家長,我們的愛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感到束手束腳。”
其實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它的特定軌跡,因人而異,卻也有規可循——信任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有章法的自由,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在筆者擔任小班班主任的時候,望著這一群可愛的孩子,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生命中重要的學前三年我將與他們共同走過,我想給他們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與其說“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我更認同“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樂園”這句話。規則和約束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但它服務于自由。對成人是這樣,對孩子更是如此。
在這里我想起我們班的濤濤小朋友。濤濤其實是一個很懂事、很堅強的孩子,來園的前幾天他表現得很焦慮,不停地哭鬧,甚至需要一個老師單獨陪著他、開導他。在與濤濤的交流中我發現,濤濤焦慮的根源是因為他覺得媽媽送她來幼兒園是因為媽媽不喜歡他了。顯然,家長在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上做的工作不夠。3歲的孩子不懂的事很多,但是在這個需要依附成人才能生存的階段,他們對成人情感上、生理上的依戀都是巨大的。當他們被不明就里地放到一個陌生環境中時,他們會敏感地拼命抗爭——表達不安和焦慮,希望成人不要離開他。在理解了濤濤的心理之后,我告訴濤濤:媽媽還是像以前一樣愛你,但是濤濤長大了就要上幼兒園了,只有大孩子才能上幼兒園。我也愛你,幼兒園的小朋友也都想和濤濤玩呢。這樣,不僅打消了孩子心中的顧慮,而且逐漸建立起孩子對其他人的信任感——這對他未來的發展很重要。同時使孩子對幼兒園生活充滿期待。當然,對于這個充滿懷疑的、懂事的孩子,我還做了大量的工作,畢竟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來接受和適應的,我相信通過正面引導,孩子的心理會對幼兒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會毫不懷疑媽媽的愛、會很樂意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戲的。
對于新入園的部分孩子午睡時間很難熬,他們多數沒有在家養成午睡的習慣,或者午睡前的安靜讓有點焦慮的他們又想起他們的“小心事”——我要回家。濤濤的午睡時間就度過得很艱難,他起初是背著小書包,拿著自己所有的東西,時刻準備跟幼兒園說“拜拜”。后來慢慢對幼兒園和老師不再排斥,就靜靜地坐在小床上,等待下午的時間。嘴里還在嘟囔:“還不到點啊……媽媽來了嗎……”諸如此類的話。雖然下午的游戲時間,他是表現最積極的小朋友。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小家伙很堅決,一定坐著等待媽媽來接。我很理解地坐在床邊和他聊了幾句,然后說:“你在這等吧,寶貝,不過累了可以在床上躺著”等。他有點害怕,忙擺手說:“不用不用……”我說:“噢,那累了可以脫了鞋在床上坐一會兒。”小家伙看看我,覺得有道理,慢慢點點頭。然后我去照顧其他小朋友,時不時偷偷看他兩眼。20分鐘之后,看他有點累了,我走到他面前,慢慢幫他脫去鞋子,說:“寶貝去床上坐著等,不用睡哈。”寶貝脫鞋坐下之后,我又“找時機”讓他躺下玩著等,不一會兒他就睡著了。
幼兒園的生活作息是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科學安排的,所以在孩子不能立刻適應時,教師要給他們合理的解釋。多一點耐心,多一些換位思考,會使教師的工作更加細致和有教育意義。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他們也會思考,他們經常敏感得讓我驚訝。所以在對待孩子們時,教師不應該總是用命令的口吻:你應該這樣,你必須這樣,你不能那樣……小班孩子需要教師直接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通過各種手段、深入淺出地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創造機會讓他們選擇,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希望他們能懂,或許他們還不能理解。培養會思考的自由的孩子,不是說說那么簡單。讓他們從小就知道——不應該不加思考的對命令照單全收,我有我的認識,我需要知道“為什么”。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