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教學改革,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方法及原理,結合筆者參與2013年廣東省技工院校一體化精品課程倉儲作業實務開發過程中所得啟發談談體會,并聯系日常教學實際情況提出建議,希望對今后的教學改革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中職教育 一體化課程開發 倉儲作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7-0169-03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已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做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技工院校一直以培養理論和專業技能兼具、社會和企業適用的專業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所以,在技工教育課程中,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就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發揮了巨大的教學作用。
一 一體化課改勢在必行
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必然要求技工院校培養出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非單一的傳統技能人才。傳統的“理論+技能”理實一體化課程模式下所培養出的人才質量早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所以,一體化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1.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概念
工學結合模式研究專家趙志群教授指出:“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反映在課程和教學層面就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由此我們也可作出這樣的理解: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來源于某職業具體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生在完成一項完整的工作任務的同時進行學習。這將從根本上解決長久以來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各種問題,學生通過參與某一技術或服務工作的具體實施,實現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方法與過程、知識與技能的統一。
“一體化課程”體系是“教、學、做”三位一體的一種教學模式,重視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強調學生的全程參與,奉行在“做中教、做中學”,進行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和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學習與訓練,充分實現手腦并用的教學模式。只有更多地給學生參與實際工作、自己動手的機會,才能更好地使其將知識消化理解。
2.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第一,書本理論與崗位實訓結合效果欠佳。根據傳統教學方式的習慣,教學安排一般是第一步學理論知識,第二步進行實驗性驗證或于實訓場所內進行專業技能訓練。這往往會阻礙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做出感性認知和展開同步驗證,對抽象知識的掌握方式更是死記硬背,完全無法真正理解,最終造成學習上似懂非懂,缺乏興趣,甚至失去信心,感覺越學越乏味。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一定量的書本理論知識,然而待到實訓階段時,卻出現不同程度的遺忘,實訓也只能局限于模仿教師操作。缺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實訓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有的實習更是流于形式。
第二,各專業課程間缺乏有機配合。以現代物流專業為例,其課程體系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倉儲、運輸、配送、流通加工、裝卸搬運及信息處理等各子系統間均密切相關。傳統的專業教學計劃一般以各子系統為單位設置課程,各課程教學自成體系地進行,課程之間缺乏有機的銜接,內在聯系難以同步協調,部分內容出現重復,部分內容順序脫節,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綜合接受效果較差。
第三,理論知識與實操能力的脫節。傳統中職課程教學方式中,教師授課以理論知識為本位,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專業教學計劃屬于學科性的知識體系,課程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學非所需、學非所用,無法適應生產一線的要求,造成學生在實際生產崗位上技能嚴重低下。為適應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技工院校教學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上的人才需求,采用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理論學習、現場觀摩、真實崗位訓練”一體化,“計算機網絡、物流軟件、物流設施設備運用”一體化。在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及運用進行指導的同時,突出真實崗位操作技能培訓,達到學以致用、工學結合、理實合一的教學效果。
3.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第一,將理論與實際巧妙結合。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把抽象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真實崗位代入的方式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實際參與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第二,創新了教學模式。一改以往的不足,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徹底地將課堂和社會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在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身專業職業素養的同時,還能打破常規局限,使教學場地不僅限于校園,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之成果及社會各方資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第三,全方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在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及課程教學任務都要求教師必須要在加強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儲備的同時,強化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豐富企業真實崗位實踐經驗。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
二 倉儲作業實務一體化課程開發的前期準備
1.確定教學目標
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取決于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具體到相關課程,即要明確專業和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課程教學的基礎。
首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而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為更好地把握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教學內容,凸顯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技能型特點,我們課題組教師在李利勤主任的帶領下先后調研了立白集團番禺生產基地、航力物流有限公司、寶供物流基地以及廣東省物流協會等廣東地區代表性倉儲企業及行業協會,掌握了倉儲人才需求規格的第一手資料:經統計,2012年廣東省物流人才需求量為111萬人,而人員需求真正能得到完全滿足與基本滿足的企業僅占31%,與此同時行業每年平均人才流失率則達28%。倉儲行業所提供崗位較多,從業人員相關技能水平普遍較低。
其次,結合廣東省物流師技能大賽及廣東省物流師三級、四級考證要求,確定《倉儲作業實務》教學目標。最終我們將《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教學目標劃分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兩類(見圖3)。
技工院校現代物流專業開設《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旨在培養符合物流倉儲行業需要的基層技術型人才。
2.確保實施資源有效
第一,師資質量保障。教師承擔著教學組織的重任,因此,實現教師一體化是一體化教學實施的首要任務,即專業理論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雙劍合璧。廣東省交通運輸高級技工學校《倉儲作業實務》課程教學由理論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共同承擔,校內理論教師需具備倉儲型企業的頂崗實習經歷,熟悉倉儲企業作業的流程規范、崗位職責,具備理論與實踐的技能;校外則聘任企業技術權威、技術骨干等作為實踐指導教師,二者共同配合實施教學。
第二,教材質量保障。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要求理論課教材與實踐課教材有機結合。倉儲作業實務一體化教學實踐中,我們選用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組編的教材《物流倉儲實務》,教材采用項目和任務為主體,通過設計實訓任務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符合工學結合要求,涵蓋了課程教學內容。
另外,為解決大綱教材及其他相關教學資料小部分內容不能很好地適應工學結合教學需要的問題,校內理論教師與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共同備課撰寫教案,并編制對應的《現代倉儲管理課程實訓任務指導》,詳盡設計實訓項目。
第三,教學場地資源。為了保障倉儲作業實務一體化教學效果,教學場地須安排在校內校外兩地。校內場地設計為一個倉庫的物流實訓室,上課時教師在“倉庫”邊講邊演示,學生則可以邊學邊練。立白集團番禺生產基地則是本課程的主要校外教學場地。該倉儲中心及配送中心為立白集團華南地區最大規模、擁有全國一流的倉儲設施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對華南地區所有賣場進行配送。其現代化的倉儲設備及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企業人員為本課程各教學模塊提供了可靠的校外技術支持,為工學結合一體化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
三 倉儲作業實務一體化課程開發實施步驟
以培養物流倉儲行業需要的基層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以倉儲企業具體崗位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學習情境。遵循“行業分析—工作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課程評價”的流程。
1.組建課程建設團隊,編制課程標準
課程建設團隊由學院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大家共同研討開發。團隊形成調研提綱,一起設計行業分析調查問卷。采用倒推法,在廣泛進行企業需求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倉儲企業從業人員工作職責的劃分,確定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專項能力;將專項能力轉化為學習任務;參照國家級和省級物流師職業標準,開發突出崗位技術能力的課程標準。
2.分析崗位能力,設計學習情境
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討,分析倉儲與配送中心工作過程,歸納出倉儲配送中心的主要工作崗位有:倉管員、配貨員、理貨員、送貨員、調度員等。因為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倉儲企業實際而具體的工作崗位任務,因此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性和確定的目標。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來設計課程的學習情境結構,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以企業真實、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了13個具有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如表所示:
3.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模式
本課程考核的項目主要包括:學習過程表現(練習、出勤、小組任務等),實訓考核,理論考試。注重職業能力的考核,根據學生項目實施效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定,重視過程考核,采用以能力為本位的考核方式。第一,學習過程表現(練習、出勤、小組任務等)占40%:強調學生學習風氣、基本職業道德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二,實訓考核成績占30%: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在規定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完成實訓操作,考查學生的階段操作能力。第三,理論考試卷面成績30%: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同時充分考慮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這種創新的考核模式,能夠更好地檢驗并及時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有效評估,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縮短人才素質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差距。
四 具體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及建議
1.教師隊伍的質量有待提高
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更要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和實踐經驗。但是,目前中國大部分技工院校中,現代物流專業的不少教師一畢業就通過考試進入學校進行教學工作,僅僅具備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需要時間去積累現代物流行業方面的實踐經驗。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可統一組織仍缺乏實踐經驗的授課教師赴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連貫性崗位培訓學習,充分熟悉倉儲企業各具體崗位職業要求。
2.學生需逐步適應角色轉換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從根本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扮演主角,在配角(教師)的幫助下,主導學習任務的完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仍較薄弱,對自身的能力提高缺乏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獨立意識。
3.相關課程教材有待整理
在進行倉儲作業實務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過程中,也要求其他專業課程教材與之相配合,各相關課程中知識點應做到相互補充,避免重復,貫徹好學習的目的和學習的任務。理論課程教材的編寫或教材的選取,要遵循“少”“精”的原則,注重理論知識的時效性。
五 結束語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本人認為,要更好地開展倉儲作業實務一體化課程教學,今后可從以下方向努力:形成以真實崗位技能為核心,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校內外教學基地相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實現理實一體教學交融并進,工學結合,教、學、做三位一體,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上的實操技能和把控能力得到鍛煉,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在做中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2]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5~10
[3]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46~50
[4]姜大立主編.物流倉儲與配送管理實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5]汝宇林、鄭勁、伏可夫.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課程解讀與實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55~56
[6]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7]涂仕媛、韋時穎.基于職業能力發展的一體化課程的構建[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6):32~34
[8]朱運利、虞未章.高職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9):179~181
[9]徐國慶.論職教課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點[J].職業技術教育,2004(13)
[10]王奎英.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9(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