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我國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呈現出多發的態勢,本文基于思想認識角度分析了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群體重大突發事件原因思想認識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8-0196-02
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較突發事件,危害更大、影響更廣,深受黨和國家重視,在黨的代表大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要妥善應對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在何時、何地是有偶然性的,但為何不在別時、別地,而在此時、此地,又是有必然性的。本文基于思想認識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有部分領導干部和部分群眾兩個因素。
一 少數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
1.落后的政績觀
改革開放伊始,為了改變國家貧窮的境況,國家鼓勵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績備受鼓舞,綜合國力提升備受矚目,但存在的問題也備受關注。
十七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提倡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先好后快,在好的基礎之上追求經濟效益,這是黨執政理念的一大進步。在這一理念指導之下就要糾正長期以來形成的“唯GDP”的政績觀。目前,少數領導干部以GDP的增長作為升遷的砝碼,為此,一方面大量招商引資,為客商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反而輕視或損害了本地區人民群眾的需求。另一方面只顧眼前利益,搞重復建設,以此拉動GDP增長,給人們生活帶了極大的不便,也很難讓人民感覺生活得到了改善。
十七大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在《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講話》也強調,黨員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比欢趯嶋H操作中,少數領導干部的觀念并沒有轉變,不知道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忘記了黨的宗旨,結果本末倒置,引起人民的不滿,為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埋下隱患。
2.少數領導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嚴重
習近平在《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講話》時指出,“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鳖I導干部在解決群眾問題的時候,要始終牢記宗旨和責任,做到公正、依法、廉潔地為民用權。反對領導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官僚主義作風嚴重,辦事不民主,政務不公開,對于群眾的訴求常采用打壓的方式,導致干群關系緊張。一些官員眼中早已忘記了黨的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 部分群眾的思想認識
1.“仇官”與“崇官”的矛盾心理
在人們心理有一種很矛盾的現象存在,即對國家官員的不作為或是不法行為恨之入骨,但另一方面又有“崇官”的心理。人們對于國家領導干部不作為的行為是氣憤的,但長期封建社會使人們又形成了對權力崇拜的思想,而官員就是權力的代表。這種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并沒有根除,在多起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中,參與者就是希望能驚動上級或者是國家領導人,這與封建時期人們“攔軟差”“告御狀”的心理類似。群眾通過把事件影響擴大,從而引起上層領導的關注,使問題快速地得到解決,這反而會加強人們的一種觀念,即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時候就把問題搞大,這樣會使問題既快速又高效地得到解決。
2.從眾和表現心理
個體在群體中的情緒反應要比獨處時強烈得多。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中,一個很有修養的人也會表現出不理智的一面,這是因為,群體中參與個體之間相互鼓勵、暗示、模仿,這種刺激性的因素使個體處于一種不斷亢奮的狀態。在群體中,人們總會感覺到人多勢眾,自己是受群體保護的,加上“法不責眾”心理的影響,使人們更沒有負擔,導致事態的不斷擴大。
同時,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之中,部分群眾的自我表現心理強烈,在周圍人群的喝彩聲中,一方面使其心理得到了滿足,另一方面更加助長了這類人群的情緒,愈發的不理智、愈發的沖動。
3.好奇和同情心理
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之后,總有許多非直接利益主體參與進來,他們一方面是抱著好奇的心理看熱鬧。另一方面,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當事人大多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主要指“由于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化解社會壓力,并陷入困境,處于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其主要構成有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城市的農民工群體、貧困農民等”。這類群體在我國有一定規模,事件發生時也常能得到本群體成員及其他人群的同情,造成一呼百應的局面,導致事件迅速擴大。
4.仇富心理
富裕人群通過自己的辛苦努力掙得了財富,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人們對于這類人群也多懷敬佩和羨慕之心。人們真正痛恨的是那些以非法手段獲得巨額財富,或是為達個人目的,不惜犧牲眾人利益的富人,而更令人們所無法忍受的是富裕人群以錢壓人,錢權交易,為富不仁等。
杭州“70碼”事件,肇事者在城市鬧市區公然飆車,事件發生后,完全不把發生的事情放在心上,引起圍觀人群的激憤。在這起事件中,肇事者胡斌是個“富二代”,這類人群年齡不大,家里有錢,容易出事,但常常不用承擔相應責任。為富不仁竟能安然無恙,人們憤怒和抗議也就容易理解了。
實際上,富裕階層獲得財富是離不開普通大眾的,正因為有了人們的共同努力,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才為富裕階層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既然他們的巨額財富來源于社會,那么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要比普通人高。但富裕階層普遍存在的心理是,我獲得財富是應該的,我怎么使用是自己的事情,責任感極為淡漠。
5.人民民主意識的提高
1945年7月,黃炎培在延安向毛主席提出:“我生六十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主席當時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較以往發生的件數增多,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的民主意識增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人們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意識增強了。當然,我們說人民民主意識的增強是一個相對概念,是較之于過去而言的。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一方面說明了我國人民民主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指出這種民主意識還有待完善。
三 結束語
群體性重大突發事件較突發事件影響更大,若要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基于思想認識角度分析,首先官員需要提升思想認識,牢牢堅持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樹立法治思想。其次要加強群眾的教育引導工作,要積極發揮政府、社會和群眾的合力,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2013
[2]本書編寫組.預防與處置群體性事件黨政干部讀本[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3]黃方毅.“黃炎培周期率難題”執筆人姚維鈞百年祭[N].南方周末,2009.3.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