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上有一個人,值得你愛,那就是母親;如果這世上有一份愛,不求回報,那就是母愛。
五月第二個周末一母親節!今天,讓我們一同溫習母親生養我們的苦痛和辛酸,抑或,讓我們或多或少為母親做些什么吧。不為賦新詞、不為功名利,唯有今天的祝福,是那樣油然心生,無法自己。
兩千多年前,《詩經》就有歌頌母親的句子:“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中用“鞠”、“蓄”、“育”、“腹”等動詞,生動表達出母親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恩情。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圖案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交放在膝,默默凝望面前的一瓶花一一束石竹花。石竹花是母親節的象征,其花語是:母親的愛,純潔的愛。我們通常在這個節日送給母親的康乃馨,又叫香石竹,也是石竹花的一種。
什么愛能永生?唯有母愛。有仇恨的地方,她帶來愛;有錯誤的地方,她帶來饒恕;有不和諧之處,她帶來和諧;有謬誤的地方,她帶來真理;有疑惑的地方,她帶來信念;有絕望的地方,她帶來希望;有陰影的地方,她帶來陽光;有悲傷的地方,她帶來歡樂。
古往今來,有多少動人的故事都由母親打造,孟母三遷,知書達理;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母愛之美好溫潤人心,感天動地。唐代詩人李白《豫章行》:“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蔣士銓《歲暮到家》:“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這些瑰麗的詩篇和佳作謳歌母愛,字句里閃爍著感恩惜福的情意。顯露出古老而詩意的圖畫,無一不在人們心頭灑下母愛的光芒。
母親節快樂!收到祝福才驀然發覺,原來自己也已是一位母親。有子女的女子就是母親,瞧,祖國是母親,大地是母親,給予我們生命和愛的人是母親,養育呵護身心成長的人是母親。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她把終身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曾說:“這世界有的只是對愛的熱切渴盼。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我們都體會過痛苦與孤獨,需要愛的人有可能就在你自己的家中,找到他們,并把愛獻給他們吧。”雖然她沒有結婚,沒有生養兒女,但誰又能說,她不是一位普渡苦難的好母親?
巴爾扎克也曾說:“母愛是女人心中最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大要素。”
母親節,讓我們一起感恩母親,傳承她的愛、無私與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