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下午,一位在深圳做高管的好友來電話,傾訴了自己的困惑和失落。
好友:“我覺得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很雜亂,也很讓人困惑。老板把我叫回來,讓我負責培訓、陳列,有什么事情都交給我,但給我的崗位設立并不明確。這么長時間以來,他一直不管不問,但我做出來的幾個方案他都不滿意。我現在想脫出身來,要么專心做培訓要么專心做陳列,不想這么攪在一起了。我還想跟老板說,讓他給我一個明確的定位,我不想這么稀里糊涂的。但我不知道怎么說。”
這樣的情況有點兒普遍,是很多剛進入職業經理圈子的新人都必須邁過去的門檻。所以,稍稍停頓了一下,我說:“你想表達的問題有四個:第一、覺得老板對你不夠重視。第二呢,你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又雜又亂,給你的定位也不夠明確。”“是!我上一次離開就是這個原因。走了以后他把我叫回來,可是又開始不聞不問了,我做什么他都不關心!”好友的失落就在這里。
我繼續問道:“第三個問題是,你現在想脫出身來,只專注于一件事情,要么做陳列要么做培訓。第四個問題,你想跟老板談談,但又不清楚該怎么談。是這樣的嗎?”好友說:“是的。老板對我的崗位分工不明確,雜七雜八的事情都交給我。其實,我更喜歡做銷售。叫我回來的時候,老板跟我說過,培訓和陳列很重要,含金量很高。但他把這些全部交給我,卻又沒有給我分配人手,雜七雜八的事情一大堆,我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所以,我想跟老板談談,還是想專心做一件事。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么說,所以心里很煩。你怎么看這件事情呢?”
“先把這四個問題理清楚了,我們再來討論應該怎么辦。”我接著建議道,“討論了這么多,我覺得有些問題是因為你思考的角度和老板不一樣。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許就不成為問題了。比方說第一個問題,你覺得老板對你仍然不夠重視。你認為,既然把你再一次請回來就應該時常關注你,是嗎?那你試著從老板的角度想想。你們公司正在轉型,他的事情那么多,千頭萬緒,里里外外,如果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來一一過問,老板恐怕沒有這精力吧?再說,如果老板真的來過問這些事情,到時候也許你又會想:老板對我這么不放心?老板兩頭為難,是不是?其實你應該很感謝老板對你的信任。在你離開公司以后,他又把你重新請回來,而且把他認為‘含金量很高’的陳列和培訓一起交給你來管,又沒有事事、時時來干涉。敢于放手讓你來做,這就是對你的信任。第二個問題,老板給你的崗位設置不明確,你的工作又雜又亂。我想,老板既然把陳列和培訓全權交給你來管,你就要好好抓住這個機會。至于工作事項的雜亂,這正要靠你來梳理,如果原來就很明確,那還要請你做什么呢?正因為還沒有明確,還處于草創階段,所以老板看中了你的能力和才干,需要你用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為公司建立健全陳列和培訓機制。換一個角度,你不但不要困惑,還要真心地感謝老板,感謝他把這個鍛煉的機會給了你,同時又這么信任你。第三個問題,也就是‘想脫出身來,只專注于一件事情’。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有一個成語叫‘當仁不讓’,既然是一次這么好的鍛煉機會,我們為什么要推辭呢?最明智的選擇是,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把陳列和培訓工作都做好,從而證明‘老板的眼光沒有錯’,因為是他把你又請回來了。所以比較恰當的心態是感謝老板,同時證明自己的能力!第四個問題,和老板溝通,首先要定好一個基調。只有基調定好了,和老板的溝通才能如愿。這次溝通,不是和老板隨意地即興地去談,而是要事先把事情想清楚,有了條理再找老板。這次溝通可以有兩個明確的目的:一是匯報,二是請求支持。去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態度——是匯報和請求,不是和老板談判,不是去討價還價。”
“至于匯報,就是要把老板在前期委托給你的事情分門別類地逐一報告。”我進一步分析,“你做了哪些?做到什么程度了?哪些已經圓滿完成了?還有哪些正在進行當中?哪些還存在著困難?那些沒有完成的,需要多長時間能完成?完成過程中有困難的,困難到底是什么?需要什么樣的支持?是想請老板幫你分析還是在人力、物力等資源配給方面給予支持?這些都要說得盡可能明確。一定要讓老板了解你前期的工作進展、成績和不足。”
好友:“哈哈,你這樣一說,我還真有點兒豁然開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