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長期占據(jù)“買來讀不下去的書”榜單前三甲。怎樣才能不厭倦、不放棄地讀下去呢?
先來看看毛姆的建議吧。
對于《追憶似水年華》,毛姆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就在我們這個時代,法國產(chǎn)生了一位堪與歷代大師媲美的偉大小說家。那就是馬塞爾·普魯斯特……我自己就曾說過,我寧愿讀普魯斯特讀得厭煩,也不愿意讀其他作家的作品來解悶。”
毛姆極少給一個作家如此高的評價,但是請注意,他用了“厭煩”這個詞。厭煩?這可是偉大的書,為什么會厭煩呢?“重讀這部作品,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態(tài)度也許會變得比較清醒:普魯斯特其實經(jīng)常重復,他的自我剖析也許煩瑣,對妒忌心理的分析冗長而乏味,即使最有耐心的讀者最后也不免生厭。”
普魯斯特畢生所學所思,都融匯到這一本書里。這本“一生之書”所承載的內(nèi)容遠遠超出一般的書籍。而且,作為古典時期的最后一位偉大作家,他繼承了雨果、巴爾扎克們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觀,因此他的書里囊括了美術、音樂、軍事、詞源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和見解。按照毛姆的這條建議,其實你可以把不感興趣的知識跳過去。
“盡管如此,他的優(yōu)點還是遠遠超過他的缺點。他是個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偉大作家。他的觀察細致入微,他的創(chuàng)造力與心理透視力無與倫比。” 毛姆指出了《追憶似水年華》的突出優(yōu)點。
毛姆欽佩地列舉了普魯斯特小說中的一長串人物,說從未有作家在一本書里寫活這么多人物,給人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普魯斯特筆下的人物不存在完全的喜劇性或悲劇性,這些人物有多個側(cè)面,如同被精琢的鉆石,每個面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達到一種悲欣交集的和諧。
我們再來看看本雅明是怎么說的。
“這個無足輕重的勢利眼、花花公子、社會名流竟若無其事地捕獲了這個頹敗時代最驚人的秘密,好像它不過是另一個疲憊不堪的斯旺。”“普魯斯特對那些進入貴族圈子所必須具備的訓練從不厭倦……”本雅明非常干脆地指出普魯斯特是個看透上流社會秘密的勢利眼、花花公子、社會名流。如果要做一個我們熟悉的類比,這本書以其描寫的社會階層而言,就是西方世界的《紅樓夢》:吃穿用度,起居交際,語言習慣,人生遭遇,一應俱全。有一千年家族歷史的大貴族和掌握法蘭西命脈的大金融家的終極對決——這也是閱讀的一個切入點。當然了,就像《紅樓夢》一樣,《追憶似水年華》也超越了他的階級性?!捌蒸斔固刈髌分斜憩F(xiàn)出來的是一種鐵石心腸,是一個走在其階級前面的人的桀驁不馴。他是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的主人?!保ā侗狙琶髡撈蒸斔固亍?,張旭東譯)
《追憶似水年華》不是一部“拿起來就必須一口氣從頭讀到尾”的強迫癥類型的作品。普魯斯特在細節(jié)上的趣味,對意象的感受力和優(yōu)美的行文,使得隨手翻開一頁就讀的碎片化閱讀成為可能。這樣看來,這本書是可以成為睡前故事的。本雅明認為馬克斯·烏諾爾德是一位具有洞察力的普魯斯特讀者,他指出“無聊感”就是這樣從普魯斯特的行文中產(chǎn)生出來的。他把這稱為“沒有要點的故事”。他寫道:“普魯斯特能使沒有要點的故事變得興味盎然。他說‘想想看,親愛的讀者,當昨天我把一塊小餅干浸泡在茶里時我想起了孩提時在鄉(xiāng)間度過的一段時光’。他為此用了八十頁的篇幅,然而這一切是這樣迷人,以至于你不再是一個聽故事的人,而是變成了白日夢患者本人?!?/p>
《追憶似水年華》對于愛情,尤其是對于性嫉妒的描寫獨樹一幟,非常適合打算戀愛、正在戀愛以及失戀了的讀者閱讀。
哈羅德·布魯姆指出了《追憶似水年華》“治愈系”的一面:“……我總會想,普魯斯特確實是醫(yī)治那些身陷不幸愛情或者遲早如此的戀人們的良醫(yī)。可惜的是,他的藥方也與其他所有療治愛情的藥物一樣,只有在病痛——甚至是其純粹的形式即嫉妒——結束之后才會發(fā)揮效用。他提供的是追尋往昔的撫慰,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接受的。當我們終于知道嫉妒不過是一首淡淡的詩,甚至顯露不出它其中深藏著的三四張面孔時,這是一種姍姍來遲的喜悅?!保ā段鞣秸洹罚瓕幙底g)
對于普魯斯特來說,《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一生之書”,對于讀者來說,也是如此。初讀,再讀,隨著歲月增長再讀,我們的理解和體會也會不斷加深。安德烈·莫洛亞說,沒有人比他更善于幫助我們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從童年到壯年,然后到老年的過程。正如本雅明所講:“他(普魯斯特)的直覺是:我們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jīng)歷各自生活的真正的戲劇。這正是我們衰老的原因。我們臉上的皺褶登記著激情、罪惡和真知灼見的一次次造訪,然而我們這些主人卻不在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