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佛這里可以說是世界各色人種的匯聚地。想來整個美國也大抵如是。
科羅拉多州,原為阿拉帕霍、切廷內和猶他等部族印第安人居住地?,F在這里的許多地名仍為印第安語。弗德臺地國家公園中的崖洞是古代印第安普埃布洛人社區的遺址。至今仍有大約9000印第安人住在該州。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法國人先后來到這里。西班牙探險家看到落基山上彩色斑斕的巖石,遂將此地取名為\"科羅拉多\",意為\"紅色的\"。1803年美國通過路易斯安那購買協議取得該州東部大片土地。1806年派克斯攀登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山峰(派克斯峰)。1859年派克斯峰發現金礦,掘金者蜂擁而至。1876年,美國獨立100周年時這里正式建州,故有\"百年州\"之稱,成為美國第38州。
現在的丹佛早先渺無人煙,直到1858年發現金礦后,才建立了最初的居民點。1867年科羅拉多州首府從戈爾登遷至此地時,它還是一個偏僻的小鎮。\"丹佛\",據說是原來這里一位金礦礦主的名字。隨著落基山脈地區礦業和大平原農牧業的興起,橫貫大陸的中太平洋鐵路通車,以及全國大規模的向西移民開發,丹佛得以迅速發展。這里的食品工業占重要地位,為美國芝加哥以西最大的屠宰和肉類加工基地。新興的工業部門有宇航、采礦機械、電子儀表、冶金等。1975年這里開采出石油和天然氣,一時間各地富商巨賈,蜂擁而至。丹佛市內,一度云集了上千家石油公司,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丹佛從此身價百倍,發展迅猛,一躍而成為美國中西部著名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紛至沓來。
如今,無論你行走在市區還是郊區,白、黑、黃、棕等各種膚色的人都隨處可見。僅憑膚色或語言你無法判斷對方是哪國人,因為許多外來移民都加入了美國籍。根據2003年美國人口普查的資料,這里當時人口約430萬人,其中白色人種占82.8%,非裔美國人(黑人)占3.8%,印地安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占1%,亞裔美國人占2.2%,夏威夷裔或大洋洲裔占0.1%,其他種族占7.2%,混合種族占2.8%,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美國人占17.1%,無西班牙祖先的白人占74.5% (有些種類存在交叉)。然而按現在市區所能見到的人群里看,黑人的比例應該大大超過3.8%的比例。亞裔人口中,最多的是韓國人和越南人,不知是不是由于當年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緣故。在這里的華裔美國人不算多,只有三萬多人,是絕對的\"少數民族\"。在一個憑選票說話的社會里,人口少意味著選票就少,要對社會產生多大影響是很難的。
這樣一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具有不同民族、不同膚色和不同文化傳統的人口,生活在一起,想來應該是很難融合的。所以,過去聽說美國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應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是,那些顯然已經成為歷史。在美國的十個法定假日中,有兩個是紀念歷史名人的,其中一個是每年2月第三個星期一的\"總統紀念日\",也叫\"華盛頓誕辰日\",另一個就是每年1月第三個星期一的紀念黑人領袖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就我所能了解到的情況看來,目前這里的人際關系總體來說是和諧的。因而白人歧視黑人、黑人仇視白人、當地人排斥外來人的情況極少發生。尤其今年奧巴馬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使黑人們更有揚眉吐氣之感。
我的親家一家的情況也足以說明問題。我的親家公是一位有名的白人律師,并且與克林頓是好朋友,克林頓來科州,都要去他家拜訪的。他的夫人也是白人。他的兒子麥克在中國游學期間娶了我的女兒,他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小女兒就都嫁給了黑人青年。在和他們一家的接觸中,你很難發現膚色不同與人的貴賤、親疏之間還有什么聯系。
我發現,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在這里早已深入人心,誰也沒有理由瞧不起另外一個人,同樣,誰也不會在別人面前自卑自賤。每個人都抬著頭走路,眼光里充滿著自信。這一點令我特別感慨。我認為,這應該是當代美國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高度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很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通過教育在下一代逐步培養。想想在國內,同為炎黃子孫,卻存在著明顯的高低貴賤的區別,\"仨錢兒的不給倆錢兒的作揖\",還是許多人信守的規矩,以至于有的人飛揚跋扈、有的人卻低聲下氣,好多人不能揚眉吐氣地生活。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過去相比,不是愈來愈親密,而是愈來愈疏遠,還遠遠達不到真正的和諧。這種差距,比起經濟水平的差距來,似乎更值得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