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鹽消費國。食鹽是中國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被食品安全丑聞所侵害的主要食品,但現在網民們開始擔心好景不長。
根據中國中央電視臺的報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十一月二十日宣布它將結束始于1950年的食鹽專營。國家媒體認為此舉是邁向市場改革的一大步。
然而,雖然看上去是遏制龐大的國有企業權力的一步,中國的網民卻一點兒也不高興。在中央電視臺報道這個消息之后,貪求利潤的騙子和渴望掙快錢的人跳進新開放的食鹽市場將發生什么等一大堆問題在中國在線社交空間中提出,越來越熱鬧。
“不久將有工業鹽案件頻發”——工業鹽價格遠低于精鹽——“被混入食用鹽,”成為微博上流行的評論。而另一個微博用戶寫道:“不久,媒體將推出‘如何分辨工業鹽和食用鹽’的文章。”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了很多共鳴。“食鹽專賣廢除”成為微博上最熱門的標簽,中央電視臺官方微博上的一條有關的帖子一發出就迅速獲得了上千條評論。一個用戶冷嘲熱諷地評論道:“我吃過各種假冒的食品,現在終于有機會吃到假鹽了!”
在過去十年,頻繁的食品安全丑聞震驚了整個中國,破壞了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信心。早在2008年,六名嬰兒死亡,29.4萬嬰兒患病,因國產嬰兒奶粉廠家為通過牛奶的營養測驗,秘密加入一種有毒的化學物:三聚氰胺。丑聞引發了大規模的公眾抗議并促使中國消費者幾乎永久性地放棄國產奶粉。還有“地溝油”丑聞,在全國此起彼伏。一系列聳人聽聞的食品安全違規事件有規律地被爆出:2014年9月曝光漂白的鳳爪;2013年10月,曝光貓肉當兔肉賣;2008年1月,曝光摻有殺蟲劑的餃子……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有不同的起源,其中一些就是因為薄弱的或幾乎不存在的政府監管。中國的社會化媒體似乎相信政府專營在保證食鹽安全上會比自由的市場做得更好。
一個熱門的評論說:“最近幾年來,食鹽是唯一沒有食品安全問題的產品了。”另一個帖子表示:“相比其他食品,鹽既便宜又衛生。有什么辦法能打破壟斷又可以維持它的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