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北京懷柔雁棲湖畔的國際會展中心,不僅是2014年中國舉辦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北京峰會的主會場,同時也是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之一APEC度過25歲生日的地方。
習近平向與會嘉賓介紹,“每年的春秋兩季,都有成群的大雁飛到這里”“亞太經合組織的21個成員,就好比是21只大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應該以雁棲湖為新的起點,引領世界經濟的雁陣。
建立亞太自貿區大家庭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建立。
同全球大多數經濟體一樣,亞太地區同樣面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發展中國家在內部結構轉型的改革時期,持續的經濟低迷已成常態。有數據表明,2014年亞太地區GDP增速為3.7%,2015年為3.8%,與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相比,整體經濟增速已明顯放緩。
雖然發展中國家無法與發達國家所面臨困境的尖銳性相比較,但對于一個擁有28億人口、經濟總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的經濟合作平臺來說,不得不考慮其占全球40%的成員人口,占全球57%的GDP,以及占全球46%的貿易總額。探尋區域經濟的增長新動力尤為關鍵。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室主任趙江林認為,“我國一再倡導的亞太自貿區建設不失為一劑良方,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中國將成為亞太自貿區建立最重要的推手之一。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0%來自與APEC其他成員的外貿合作,同期,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83%和對外投資的69%都是與APEC成員之間進行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推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而當中國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的同時,就會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人們期待“中國因素”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在經濟下行的壓力迫切,世界經濟發展起伏不定的特殊時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經過中方與APEC成員的協調合作,我們將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就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達成重要共識,發出提升區域一體化水平的明確信號,把多年來的愿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有外國專家對此解讀為:“亞太自貿區的建立有利于在關稅減讓、服務業開放、知識產權規則等方面設定一個中間標準水平。在這個框架下,各經濟體將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聯接方面推進務實合作,有利于把亞太整合為一個大市場。”
世界經濟增長的新中心
亞太如何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這是本屆APEC峰會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此前亞太地區廣泛興起的區域性自貿協定中,有兩大多邊貿易談判最為引人矚目——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和以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前者談判已經擴展至12個國家,后者則包括東盟十國及中、日、韓、澳、印和新西蘭。
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兩大區域貿易合作平臺之間存在的某些針鋒相對的架勢和明顯的地緣競爭表現,顯然不利于亞太區域開展更大規模的自由貿易。比如旨在構建以全球價值鏈為基礎的新一代貿易與投資規則的TPP,但它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環境標準、政府采購、透明度等議題上的高標準明顯超出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目前所能接受的程度,而沒有中國參與也使TPP缺少足夠的代表性。至于RECP,雖然還是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為特色,但是由于美國的缺席,勢必影響其推動的相關貿易規則難成未來多邊貿易規則的發展方向的代表。
這些缺陷和不足加劇了亞太自貿區建設的迫切性。人們需要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可持續性自由貿易平臺。
雖然本屆APEC峰會尚未給出亞太自貿區建設的具體方案,但是終于得到了成員正式的首肯意見。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各成員努力了十年。有建議稱,亞太自貿區與TPP、RCEP是否可能走向融合?
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Alan"Bollard在采訪中透露:“此次APEC并未敲定亞太自貿區的詳細路徑,只是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戰略研究,包括成員、涵蓋領域、時間表等問題。但TPP和RCEP均是通往亞太自貿區的不可或缺的途徑。”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在出席APEC北京峰會領導人會議周時,發布了《2014-2015年度亞太區域咨情報告》。《報告》中指出亞太自貿區建設的4種可能路徑:它既能夠從TPP或RCEP演變而來;也可以設立亞太自貿區常設機構;甚至是在TPP和RCEP的基礎之上綜合演變為具有籠罩意義的“傘型協議”。
無論如何,亞太自貿區的建立,都將成為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區域多邊貿易合作平臺,以此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貿易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欄目責任編輯:"杜彬(zhangiw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