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隨著本科生出國比例的上升,國際學校成為了追求國際教育學生家庭的另一條路。與普通中小學相比,國際學校收取的高額學費充分顯示出其與眾不同的地位。
教育逐漸成為每一個家庭首當其沖的投資重點,那么,國際學校都是怎么說服家長掏錢的?
以北京市為例,在學費方面,市發改委公布的普通高中學費為350-800元/生學期,住宿費為440-880元/生學年。而縱觀北京各所國際學校,其學費多在10萬-30萬元之間。但具體到收取哪些項目、學費如何制定等問題上,校方卻多諱莫如深。
“國際學校在學費收取之外,另有校服、校車、教材租金等費用需要額外繳納。”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民辦國際學校以學費為其成本來源,用于支付房屋租金和折舊、教師工資、行政人員工資、圖書資料、儀器設備、水電費用等等。民辦國際學校定位非盈利范疇,為了保持正常運營,根據辦學成本調整學費標準也是國際慣例。”
國際學校最具吸引力的外教資源是學費承擔最為主要的對象,許多學校的任課教師中外教比重都超過了50%,也就導致了這一成本的大量增加。“國際學校的外教數量較為龐大,故教師工資成本所占權重對于多數同類學校都是最大一塊。”此外,隨著《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外籍人員聘用工作的通知》的出臺,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外教的選聘難度加大,將有可能導致學費進一步上升。
除卻維護學校日常運轉的開支,特色教育更是燒錢。例如,部分國際學校體育課程包括馬術、高爾夫、保齡球等“高大上”的項目,而在學習之外也會有游學等交流活動。這些課程的設置、教師的聘請和場地的建設、維護無疑是加錢的好辦法。
據統計,在過去12年里,在中國大陸注冊的國際學校數量由22家激增至338家,就讀學生人數達到18.4萬人,上漲了25倍。
高昂的學費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內地的國際學校受到如此青睞呢?對家長而言,國際學校提供給孩子接受西方精英教育的機會。
對很多家長來說,這些國際學校為孩子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能夠從國內競爭激烈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更好地發掘天性,更加快樂地成長”。也有家長提到:“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接觸到不同圈子的人,為今后發展積攢人脈。”
然而,不少培訓機構的人士透露:現在國際學校的攀比現象嚴重,自制力差的容易被其他人帶動。所以有越來越多家長前來咨詢,想把孩子盡早送到國外去。“國際學校就像是一條不歸路,無論在金錢投入還是孩子的人生規劃上面。”
吳桐根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商報》等綜合編輯。
本欄目責任編輯:"楊帥(yshfait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