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開發人的潛能,重點是開發人的創造力潛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課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首先要解決好影響幼兒創造潛能開發的幾個傾向性問題:指責多、寬容少的心理氛圍抹殺了幼兒的創造精神;變化少、落俗套的活動環境、活動方式塵封了幼兒的創造激情;包辦多、自主少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幼兒獨立性、創造性發展的機會;重模仿、輕創造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指定多、自選少的組織方式壓制了幼兒創造性的發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機制制約著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 創造潛能 潛能開發 傾向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13-01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開發人的潛能,重點是開發人的創造力潛能。學齡前是兒童最富創造力的時期,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的幼兒將來能成為創造型人才,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課題。對此,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認為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首先要解決好影響幼兒創造潛能開發的幾個傾向性問題。
1 指責多、寬容少的心理氛圍抹殺了幼兒的創造精神
傳統的教育觀認為,聽大人話,讓干啥就干啥,才是“好孩子”。因此,那些文靜、聽話,不妨礙父母和教師工作的兒童常常得到夸獎。正是這種“好孩子”的標準,束縛了幼兒創造的積極性,甚至抹殺了幼兒創造的天性。
生活中,富有創造力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旺盛,活潑好動,喜歡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事物,有時會顯露出獨特的思想或表現出人們意想不到的行為,做出一些異想天開的“怪事”來,給父母、教師帶來“麻煩”。有些父母把這種帶有探索意義的活動看作是無聊、淘氣、搗蛋,加以限制、禁止。但實踐證明,幼兒淘氣往往蘊含著可貴的探索欲望和創造性;不聽話則往往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有主見;頑皮好斗也可能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形式,而這些正是創造型、開拓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因此,我們對幼兒的探索行為應多接納、多容忍、多關注、多欣賞、多鼓勵、多引導,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正如羅杰斯所說,保證幼兒“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發展的兩個充要條件”。
2 變化少、落俗套的活動環境、活動方式塵封了幼兒的創造激情
變化是創造使然,變化自身就孕育著創造。但一成不變的活動環境、千篇一律的活動模式常使幼兒視而不見、無動于衷、興致索然。
變化最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不斷改變環境布置、活動材料、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從視覺、聽覺上給幼兒以新的刺激。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常換常新的活動環境、耳目一新的操作材料、活潑多樣的活動形式,會讓幼兒置身于一個變化無窮的世界,為幼兒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一個廣博的物質基礎。
3 包辦多、自主少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幼兒獨立性、創造性發展的機會
幼兒在成人強大的保護網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懶惰、依賴的性格。生活中習慣依賴成人的幼兒,往往在學習上也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缺乏把事情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毅力,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更談不上創造。任何能力都是在實踐中發展的,這種包辦代替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幼兒的實踐機會,影響了幼兒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形成,研究證明,在大腦迅速生長發育的幼兒期,參加活動越多、越豐富,就越能開發大腦的潛能。因此,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要少一點溺愛,少一些包辦代替,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多一些鼓勵和誘導。
4 重模仿、輕創造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模仿為主,總是讓幼兒“照著老師畫的樣子去畫、按照老師說的方法去說”,結果也總是用“像不像、對不對”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衡量、限制他們,甚至粗暴否定。
我們說,幼兒的行為是以模仿為主,他們通過模仿來習得各種行為,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甚至否認幼兒行為的創造性??陀^地說,幼兒模仿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再現,但模仿至少不是首創,而且教師往往把著眼點放在模仿能力的培養上,總是以“像不像、對不對”為尺度來衡量幼兒的表現,沒有注意到幼兒的創造行為,甚至把它作為錯誤的行為加以制止。如:在學畫人不同動作的活動中,某幼兒按老師的要求畫好了幾種不同的動作,而且布局合理,線條流暢,教師剛想當眾表揚其作品,沒想到,他在每個人的腳邊都涂了一片黑色,教師生氣地說“你怎么搞的,好好的畫面讓你弄得烏七八糟。”幼兒委屈地說,“這是他們的影子?!憋@然,這是幼兒創造行為的閃現,是對學過的有關影子知識的運用、加工和創造,教師本應當敏感地捕捉到幼兒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讓他進行更完美的創新。然而,教師關注的卻只是“像不像、對不對”,這會挫傷幼兒創造的積極性,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5 指定多、自選少的組織方式壓制了幼兒創造性的發揮
只有自主選擇的活動才最容易誘發創造性。但現實中,教師運用指令性語言太多,教師是幼兒行為的總指揮,讓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幼兒自主活動、自己選擇的機會太少,壓制了幼兒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選擇的機會,包括活動的內容、材料、方法、時間、空間、合作伙伴等,并把選擇性的多少作為評價教師工作好壞的標準之一。
6 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機制制約著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育重知識、技能,輕情感、態度,重知識的習得,忽視學習方法的掌握。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文盲的概念已不再是不能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面對現在和將來“這種問題大量滋生遠遠快于我們做出回答的時代,僅注意傳授知識是一種嚴重缺陷的教育”(郝伯特)。學會學習是個體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在學習活動中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因為做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滿足和剩余精力的釋放遠遠勝過做的結果,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
因此,無論是從人的終身發展來看,還是從幼兒的自身特點出發,我們都應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關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而不是結果。讓幼兒的創造性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迸發、磨合、超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