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離不開創新,如果只是模仿,我們就不會有科學,就不會有進步。教育是培養人們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中學是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本文就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給出了筆者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21-01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原先的“不為天下先”、亦步亦趨的社會理念,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需求,提高國民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的戰略性方針。科學由于自身的特性,對創新的需求更加強烈。當代美國著名的生化學家、作家阿西莫夫說:“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化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學好化學,以及熟知化學領域的進步,都離不開創新能力。
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于一個人的學習和進步來說多么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積極主動、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使他們能夠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教師要對高中生的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特征有正確的認識。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還要結合高中生的特點,巧妙而合理的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方式,讓他們想學習、愛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平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愛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同學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況下,教師要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適時而合理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陳建翔博士說:“當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她)就是天才。”所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
2 加強課堂上的互動,營造創新氛圍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要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恰當的方式方法則往往達不到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講授、討論、提問、讀書指導來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演示、參觀、練習、實驗來進行教學;有的教師喜歡嚴肅認真的上課環境,有的教師則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講授知識。然而任何一種方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加以選擇運用,因材施教。不然,就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甚至弄巧成拙。這里僅就加強課堂上的互動,以營造創新氛圍來做一些討論。
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使學生能夠與教師的思路基本保持一致。這樣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授課,還是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吸收,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多使用一些具有啟發性、誘導性的語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學生和教師互動的過程中,有助于讓學生直接面對知識,在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同時,讓學生產生一些個性的、有價值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討論、發言、思考。這樣,既有助于課堂上拘謹氛圍的消除,使學生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也為學生們創新能力的訓練、營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3 增加實驗內容,提供創新機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實現化學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實驗既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
例如,我們常見的一個實驗——原電池實驗,可以使學生聯想到:能不能用我們身邊常見的水果蔬菜來制作原電池?在這些水果蔬菜原電池中,哪些的電流或電壓比較大,哪些的比較小?水果蔬菜電池能不能電到人,能不能驅動電瓶車?放學后,可以給同學們留下作業:利用身邊的水果蔬菜,制作一些簡易的原電池。通過這一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在能夠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不必拘泥于書本上的安排,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靈活性的變通。例如,在實驗方法、實驗步驟的設計上,以及在實驗器材和用品的選擇上,可以讓學生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鐵與水蒸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該反應的原理、條件、特點,參照書本上的設計,自行設計實驗。在學生設計完成后,讓他們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優缺點。在這個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要安排足夠的實驗內容外,也可以采用實驗小組、愛好小組等形式,加強學生對化學的熱愛與堅持,以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和對學習的熱愛。
4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創新動機
將書本上的知識同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化學理論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是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鐵為什么會生銹?鐵銹是什么顏色?銅銹是什么顏色?玻璃、石頭、水果會生銹嗎?你見過的,還有哪些東西會生銹?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金屬制品生銹嗎?有哪些防腐措施?通過對這些貼近生活問題的提出,既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又引導了他們進行思考,同時也為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提供了條件。
又如,為什么木材可以燃燒,而磚頭不能?木材在空氣中可以燃燒,在水中為什么不能?總之,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大膽發言,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
5 結語
愛因斯坦說:“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于科學的一大貢獻。”創新是科學進步的靈魂。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一個重點。本文從幾個方面,淺談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希望對本學科的教學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趙梅艷.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孫小妹.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