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課堂生成性教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據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適時調整和創造。文章重點對生成性教學的含義、生成性教學的具體原則以及具體策略進行詳實闡述。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成性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27-01
1 生成性教學的含義
生成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出現諸多事先預想不到的問題,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憑借自身靈活的教學轉換、避免機械處理,并根據當時的學習情境和課堂具體情況把教學中諸多因素進行有機結合,實現靈活處理與應對。生成性教學是教師完全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靈活對話的平臺,有效激發學生的個性與潛能。
2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構建的具體原則
近年來伴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生物開展素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課程提出的這一要求,正是生成性教學符合這一現實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堅持生成性教學需要堅持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高中生生物課程教生成性教學必須要堅持教學的開放性。從很大程度上講,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的最主要特點在于它是按照教學目標進行的彈性預設。從這點出發,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不能僅僅拘泥在教學方案中,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在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中堅持開放性原則,首先要關注高中生物課程自身呈現出來的特點、規律,全面把握好課程的教學內容;其次要生成性教學的思維善于引用到其他領域內,將生物課堂教學與日程生活、與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事物相結合,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要全面堅持價值性原則。之所以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堅持價值性原則,是由高中生物課堂上處于處理偶發性事件的現實需要,并在偶發性事件的處理中更好的發現學生的發展價值。高中生物的價值性原則可以被看成是一種附加與預設價值之外的原則。在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中堅持價值性原則,也是在現實教學實踐中能夠對學生的價值發現、價值生產、價值挖掘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被老師認為是“不聽話”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將這些不可思議的問題在教師幫助下向學生成長方向轉化,對學生的發展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第三,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必須要堅持學生為本的原則。在生成性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其本質就在于在教學實踐中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同時又能夠照顧到教師的成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實現有效互動,能夠對學生的發展成長以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學生為本,還需要在生成性教學過程中有效實現師生互動,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融洽的關系。
3 高中生物課程開展生成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第一,高中生物開展生成性教學首先需要教師事先做好充分準備,設定彈性化的預設性教學情境,為生成性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在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過程中設置彈性的預設情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一方面可以消除生物教學在常規模式下出現的師生與生產環境之間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動因素而產生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彈性預設情境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充分、自主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各種必要和可能,為有效促成生成性教學提供必要的基礎和前提。
第二,高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對生成性教學流程進行靈活設計。高中生物課程作為一門操作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在設計生成性教學流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處理情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和教育方式。教學流程的靈活設計,主要出發點在于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并積累新經驗,讓學生在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同時產生多種多樣的新想法,真正讓信息技術課堂變成生成性課堂。高中生物生產性教學流程可以設定如圖1所示。
第三,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中,要對課堂上的偶發教學事件予以高度關注,預留教學空間,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現實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現一些偶發事件,尤其是被老師認為是一些不聽話的學生提出的一些所謂的可笑問題。對于這些偶發事件,或許教師沒有做到提前的準備,或許對于這些問題根本就無從下手回答。但是,即使出現這些偶發事件,教師也不應當予以回避,而是要把這些偶發事件作為一種積極的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思想與知識的互動,為學生更深入的掌握知識開辟堅實的啟迪思維。生成性教學的原則要求教師對課堂偶發奇想要予以尊重,對學生的遐想要予以積極引導,而不是單純的予以打斷,甚至是批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遐想、深思,讓教學過程可以更好地生成。例如,在基因遺傳的教學中,除了書本上的和教師預設的一些和遺傳相關的情境,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生活中、身邊的遺傳基因的例子,自己去討論分析其中的原因。再以《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流出充足的討論時間,對自己身邊發生的現實例子進行想象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想象能力。
4 結語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的構建,需要教師事先做好充分準備,設定彈性化的預設性教學情境,為生成性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善于對生成性教學流程進行靈活設計,對課堂上的偶發教學事件予以高度關注,預留教學空間,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宋健,劉廣利.教師促成生成性教學的有效建構之探究—— 論生成性教學的注意環節及實踐訴求[J].現代教育論叢,2008(8):50-53.
[2]姜海燕.生成性教學的實踐訴求—— 從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現狀談起[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114-116.
[3]何劍姝.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生成性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