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對特殊兒童的關照,并努力使特殊兒童跟正常兒童一樣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融合教育很有效的解決了特殊兒童的一些問題,對于聾幼兒來說,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玩耍,能很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言語表達欲望和提高表達語言的能力。在與正常兒童玩耍時,擁有更加獨立的人格,堅強的品格,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進行融合教育,讓聾幼兒真正融入一個大家庭,有助于特殊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不管從生理還是心理來說,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聾幼兒 學前融合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33-01
眾所周知,學前教育對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重要性,小孩長大后能否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有50%取決于學前教育,在學前教育的幾年中,是幼兒大腦、智力、心理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最重要、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時期。是否進行融合教育,讓特殊兒童進行“隨班就讀”,我國正在進行嘗試并從實踐中努力完善。
1 融合教育模式研究的意義
聾幼兒通常被封閉在一個相對獨立、狹小的空間區域,這樣并不易于他們的成長與發展,進行融合教育。然而我國并沒有開始真正地實現融合教育,我國的“隨班就讀”就是融合教育,有隨班就讀受到我國的教育體制、師資力量、設備設施等客觀因素的阻礙,并沒有實現真正地意義上融合。在普通學校聾幼兒往往就會被老師放棄,被同學看不起。我國的隨班就讀也就演變成了隨班混讀了。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教育大國對融合教育尚處于初級較膚淺階段,還沒有一套屬于我國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論體系。通過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構筑適合我國的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學前融合教育的模式
2.1 安置模式
每個兒童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每一個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個體,兒童與兒童之間更沒有特殊與正常之分,有的僅僅只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對于聾幼兒的安置方式有幼兒園安置模式和家庭安置模式,要成功實現融合教育,將聾幼兒安置在幼兒園,更有利于實現成功融合。并在幼兒園設置有針對性的班級,有些科目可以和普通班的學生一塊學習,例如游戲和其他一些需要交流的課程,對于實在需要特殊照顧的課程則在特殊班教授,不能讓聾幼兒在智力上落后于其他兒童。并在幼兒園配置比較高級設備,例如幫助聾幼兒提高聽說能力的儀器設備等,這對幼兒園有著相對高的要求。對于聾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并與健全的幼兒一起游戲,在游戲中,健全幼兒也不會有歧視,對于聾幼兒戴著助聽器就像眼睛先天近視的孩子每天戴眼鏡一樣正常了,不存在歧視與嘲笑問題。特殊幼兒的學習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可以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學習,其余時間均與健全幼兒一起學習,增加與正常兒童的交流,促使他們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正常自信的與正常人交流相處。
2.2 支持模式
我國還未實現真正的融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要獲得社會上的認可與支持,才能將融合教育,社會各界對融合教育的支持,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教育,能激發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自信心和工作興趣,增強各界人士對聾幼兒的關注與關愛。家長的支持對于融合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有些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在正常學校不能得到尊重,便只好孩子送到特殊學校,由于周圍環境與普通幼兒園的環境不同,對于聾幼兒來說,在特殊學校不能激發他們聽說的欲望,不能將他們的潛力完全挖掘出來。專業人員的支持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為了保證學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實施,發展專業人員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3 實現融合教育模式的途徑
3.1 培養專業、優秀的師資隊伍
要成功實現融合教育,在普通幼兒園需要培養專業、優秀的師資隊伍,幼兒園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幼教知識做鋪墊,同時還要精通聾兒康復訓練的技能和方法。老師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善良優秀的品質引導聾幼兒走上正確的道路。并能熟練的使用學校的特殊設備,幫助聾幼兒提高聽說能力。為了聾幼兒的美好未來,進行融合教育的幼兒園需要在師資方面進行投資。
3.2 采用集體保教和個體保教共存的方式
集體保教就是為了讓特殊幼兒和正常幼兒盡可能融合在一起,盡可能減少兩方的差異,使特殊兒童盡可能區域正常,在游戲設計環節,盡量考慮到聾幼兒與正常兒童的差異性和感受。個體保教是適應兒童的個別差異,追求個性發展,融合教育不僅僅是對聾幼兒的安置問題,必須考慮每個聾幼兒的需求,從重視個體發展的角度看,個體保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機會均等。再者,鼓勵健全幼兒幫助聾幼兒,鼓勵進行親子教育等。
4 結語
根據我國對特殊人群的關注,聾幼兒學前融合教育刻不容緩,盡快讓特殊兒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有一樣接受正常教育的權利,學前幼兒正是一生中成長與形成優秀人格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人士要引起重視和支持,不要將特殊兒童遺忘在角落,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本人經過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幾點關于聾幼兒學前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希望能引起共鳴和更深層次的探討,使我國的融合教育發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陳英云.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特殊教育[J].特殊兒童與師資研究,1994.
[2]雷江華.學前特殊兒童教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陳淮偉.淺談學前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