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不應該沉溺于教材的迷宮,應該來到現實生活之中。本文通過闡釋數學課程資源概念,使整合數學課程資源的目的及對教師的要求更加明確,從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校內、家庭、學生和網絡等全方位數學課程資源,以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 數學 課程資源 開發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1(c)-0048-01
當今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缺乏靈活性,導致教學內容死板陳舊。從而也使學生對數學學習起來感覺枯燥乏味沒有學習的勁頭兒。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發現和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來激發出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
1 闡釋課程資源和數學課程資源的概念
課程資源也叫做教學資源,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一般指的是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于實現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接下來我們就只探討廣義的課程資源,也就是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課程資源有三種劃分方式:一是將課程資源直接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二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三是將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和網絡化資源。而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
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數學新課程實施必不可少的條件。學校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意義上呆板無趣的教材,當下數學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開發和利用數學課程資源,對扭轉學生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課程資源除了文字版教材、教師用書這些資源以外,更多有價值、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則來源于教師、學生及他們的生活與實踐。我們應大膽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個人能力和個體差異,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因材施教,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
2 數學課程資源整合及對教師的要求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對有聯系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主動幫助學生加工信息,引發觀念轉變和知識結構重組。從而建立起學生主體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與認知相聯系的各種資源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為達到教學目的所運用的各種資源,教師把這些要素加以結合或重組,使之相互融合并產生整體的教育合力。這個過程稱之為課程資源整合。
課程資源的整合和開發也對在課堂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不僅僅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以求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們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之后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從而能夠更好的展開教學工作,但是這也同時要求教師要積極、有效的展開課堂教學工作,引領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更多的還能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具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與選擇課程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的能力。
3 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教學策略
3.1 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要讓學生充分在學校這個環境里面學習好知識,教師和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就應該積極研討學生的上課內容和上課形式,積極開發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的興趣,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努力拓展室內和室外兩個場合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生物課上植物認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再課堂上制作出精彩美麗的圖片放映給學生,使課堂不再枯燥乏味,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面對植物進行種類的認知,增強與大自然的接觸和了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內容之中,此外,還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小組比賽,讓學生在課上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展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3.2 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除卻學校這個豐富的資源之外,還可以積極開發家庭這個資源,比如,在數學課上進行“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休息的時間與自己的父母一起去氣象局進行參觀,從而使得學生從天氣的預測和變化這件事中體會的概率的大小各確定不確定事件的認知,讓他們對數學教材上的內容不只是簡單的概念、定義和圖片的模糊不清的認識,從而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在學習平行法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家找到剪刀、紙片等簡單的工具進行實驗,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提示,一步步的展開,從而得出哪些線段是平行的,哪些是相交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著更長久的記憶和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因此,一定要注意利用好家庭這個大的資源場合,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教材知識。
3.3 努力開發學生中的課程資源
作為課堂的主體成員,老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充分進入角色,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進程中來,調動學生課堂聽講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可以利用學生個人的思維和認知讓他們對教材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從自身的角度闡述對知識點的認識,老師可以通過他們的回答充分了解到學生的理解認知程度,從而更好更有效的展開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來對教材知識進行了解和認識,比如在學習“相對位置”這一點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從而更好地學習。
4 結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一個信息化的網絡時代已經到來。教師要積極開發、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使它成為教師了解社會的平臺,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從而使數學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首先,教師應通過網絡進行數學教學。有條件的教師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不明白或者是疑惑的知識點進行自主的學習和了解,讓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查詢,可以通過查閱歷年真題和詢問身邊的同學、朋友或者是在網上進行查閱,另外,老師也應該注意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并且對這些常錯易錯知識點進行歸類,著重講解,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
參考文獻
[1]葉少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與課程資源的整合[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219-221.
[2]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10-12.
[3]王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評論,2003(2):20-21.
[4]李海燕.初中數學課程資源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