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生進行世界感知與理解的重要途徑,它既不會獨立在生活之外,也不會通過教材及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產生直接而自發的聯系。因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重新進行自身教學目標的定位,促進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本文從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不同角度,詳細分析了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56-0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要求學生從豐富多樣化的生活環境中,來發現其中存在的各類數學現象,并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上升到科學階段,然后再運用科學進行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解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來讓小學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通過讓學生的生活和數學進行碰撞與交融,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學習,并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感觸生活。
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分析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指的是通過營造豐富而生動的各類生活情境,來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生活體驗,并突出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性及開放性等,從而促使小學生可以將通過數學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用于實際生活中,進行創造性的運用。
生活化教學還具備了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首先,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當圍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做為活動背景進行,并在活動中不斷改變自己,提出新的教學與學習要求;其次,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目標要能全面地體現出教學整體目標,既要包含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也應當包含學生意志、行為習慣及合作溝通、創新能力發展等;最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應當加強師生的共同參與性,促進課堂教學的相互作用及親身體驗。
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數學,同時有助于學生培養自身數學能力,并促進學生的智力乃至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發展[1]。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來捕捉圍繞學生生活背景中出現的數學現象,進而發掘出數學知識中存在的生活內涵。
2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采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進行教學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針對數學語言的一種教學。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數學知識,轉換成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進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識,關鍵在于數學化語言的運用。眾所周知,看起來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數學,其實里面蘊藏了許多生動而有趣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若是缺乏高素質的語言藝術,是無法將它發掘出來。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語言生活化,即是帶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及理解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圓柱認識的學習過程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圓柱的特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動手去摸一下身邊的圓柱形物體,并讓學生說出自身的體會和感受。一些學生會說摸到的是一個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學則可能會說摸到的是一個圓形。此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運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總結,如兩個光滑的平面是圓柱底面,同時還有一個曲面,這是圓柱側面。通過這種方式,恰當的利用引導性語言,并結合學生的親身體會,可以更好更快的幫助學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識。
2.2 創新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頻率很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有助于解穴小學數學高度抽象化與學生思維具體形象化間的矛盾。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問題情境,再到數學模型,最后到解釋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而在這個模式中,我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提供學生更為開放性、現實性及生活性的信息,引導學生從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出發,來發現并提出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并采取相應解答方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加減法的應用題學習過程中,可以創設這種生活情境:下周我們班要組織全班的同學進行元旦晚會的匯演,在晚會上,應當邀請多少人?為表演嘉賓準備哪些小禮品?為晚會參加者們準備多少食品和水等?需要準備多少錢?而圍繞上述這個主題,讓學生聯想到哪些可能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這個具體形象的生活環境材料,來發現和提出相關數學問題,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等,并促使抽象化數學知識從此具備了生動多樣化的實際生活內容。
此外,適度而合理的生活情境,更能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及年齡、心理特點等各種因素,生活情境自然是需要生動而有趣,然而生動和有趣并不是一個有效的生活情境標準,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這些生活情境有沒有符合小學生的“胃口”,能不能激發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有沒有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而這只有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實現小學生生活經驗情境的數學化才是最有效的生活情境。
如在三年級數學教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小動物進行賽跑的生活情境,使得數學學習更富有童趣,這種生活情境很符合這個階段學生年齡的特征,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也很高。但是,這種童話式的生活情境教學,可能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效果不明顯,無法有效的調動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樂趣,并激發高年級小學生的求知欲[2]。從這種情況中可以明確看出,在設置生活情境時,需要考慮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要清楚認識到不同學段和不同心理階段小學生,在生活情境興趣指向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低年級小學生更加傾向于童話類的生活情境,然而高年級的小學生更傾向于直觀性和探究性的生活情境。
2.3 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可以添加更多生活化的內容。當前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普遍存在著題材的老化陳舊,情境設置上偏離生活實際等情況。而一些現實意義缺乏的問題,已經遠離學生的生活現實和現有生活經驗,無法適應當前形勢發展需求。因此,應當改革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將教材習題更多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在“百分率”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更多地采用本班出勤率、考試及格率與優秀率等與學生實際聯系較緊密的素材。
2.4 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數學知識,它最終是要回歸生活、服務社會生活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現有生活經驗,正確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積極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身邊數學問題,并切身體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并從中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感受生活和數學間聯系,從而切實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是源自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數學知識實用價值與實際意義,來培養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的意識及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金香紅.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2(8):75.
[2]余洪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3(5):96-97.
[3]覃澤賢.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