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這個社會中,處處可見數學。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制約了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活動,這充分表明學生應該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進一步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意義,本文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幾種常見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58-01
數學是邏輯性特別強的一門學科,這是數學思想的根本。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知識和能力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以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站在學生的立場出發,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與實際需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需求,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的思維性與邏輯性等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頭腦,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1)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按照課本上的東西按部就班的講授,從而導致課堂上的知識內容單一,教學的方法比較死板,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數學這科本身的知識比較抽象,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2)構建角色,體驗式學習模式。教師給學生最常見的學習方法是:課前預習、課中聽將、課后復習,這是很多學科學習的基礎方法之一。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
2 優化教學手段的常見方法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追求。
2.1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更應是小組討論式學習的主人。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新知探求過程中,組織討論。在探求新知過程中,教師運用討論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討論,發表自己的感受,充分體現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別學習而言,長期以來被普遍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因此,科學合理組織學習小組是有效開展小組討論的重要前提條件。
2.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的小學生,好奇心特別旺盛,他們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數學知識本身蘊涵著一定的吸引力,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要素,并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學生一旦明白了數學的實用價值,就會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地學習數學,自覺地親近數學,專心地鉆研數學。
2.3 進行有效的提問原則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提的問題,都應具備創造性,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前者自不用說,后者可謂更難。要提創造性的問題,本身就意味著對教師本人素質的挑戰。在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練習,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這是理論武器,是發現問題的基礎。
3 多媒體與教學方法的整合
為了在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減,老師們都煞費苦心。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學質量。
3.1 感受學生思維啟發
數學知識往往是抽象性的,而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又比較差,多媒體教學就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要在通過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構建。
3.2 運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的效率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如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我們所要研究與探索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任課教師的多媒體運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導向者,必須在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起突出作用。
3.3 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準確定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位置,完美的多媒體教學過程應該是傳統教學形式與多媒體教學形式的統一。教師應著眼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目標。
4 教師需要學習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對課堂的最大影響是營造氣氛和對學生發展的激勵。教師要實施建立一個合作的適應學生需求的輕松的課堂氣氛。(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過程才富有蓬勃生機,我們的教學才能達到全面育人的最終目標。(2)堅持做到合作傾聽。教師要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生的思維就像一條看不見底的河,河里流淌的是智慧和是奇思妙想。在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中,學生的“異見”中往往蘊含著寶貴的教育資源,學生的“異見”正是其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教師適時地發揮教學主導作用,給學生的“異見”以有效的價值引導和點撥,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5 結論
隨著傳統教學方法以及現在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教師必須要采用各種合適有效的方法,狠抓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學生在體驗解題后的怡悅心情時,有激起勤奮學習,獨立思考,細致觀察等的意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邊志香.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學周刊,2013(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