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以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關鍵詞:教學 合作學習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67-01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課堂被單一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壟斷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興趣,創造能力被大程度地壓制著。然而,在在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就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一但學生的熱情被激發出來,那他們帶給我們的驚喜絕對是超乎想象的。所以,我們必須探索出一些適合于現代教育的模式,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探討的就是順應這一教育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確定之后,教學方法就成了實現教學目地的完成教學內容的關鍵。合作學習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可,正成為當今課堂的一個亮點。但實際教學中有不少課堂的合作學習只停留在形式上,實效不高。因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可以自己根據需要探索。
合作學習就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學習方法。師生合作就得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用團隊精神面對困難,用構建的群體力量戰勝困難,當然,合作學習也需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對合作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時間進行充分、科學、精心的預設。其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時間意識、合作意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
1 組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對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激勵作用,要有有效的獎罰措施,教師對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小組討論完后派代表到前面給全班同學講解。段煉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同一小組內成員的要有性別、個性、學習成績、能力、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等多方面的差異。這樣分組的直接目的是希望同學之間能互相啟發,彼此分享知識、經驗、智慧、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僅靠個體努力無法解決的數學難題。如果組內的學習能力沒有差異,要么都好,要么都差,勢必會導致同一問題有的小組早已完成而有的小組束手無策。組與組之間不能有明顯的差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是希望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轉化為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競爭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心理。但在競爭中經常處于劣勢的學生個體,容易產生挫敗感、喪失自信。如果把個體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既能以合作的方式最終解決學習任務,又能讓學生分享勝利的喜悅,分擔失敗的沮喪,感受到來自同伴間的相互支持,避免競爭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2 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要明確選擇標準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設計具有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盡可能廣泛地提供有關的考慮,方法,便于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是問題迎刃而解。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學習內容,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對各知識點的認識程度選擇那些具有考慮性、開放性、趣味性、需要發揮學生集體才智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如教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在操場等地設計某段路程,讓同學分組后,分別從兩地開始走(同時),統計幾分鐘后相遇,不同的走路速度有不同的相遇時間,為此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共同討論,探索其中的奧妙,由教師指導,解開學生的迷惑之處。讓同學培養觀察能力,展開想象力,發揮集體智慧,總結所尋求的結果。
此外,學生個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學習內容,特指答案多樣性的,問題涉及面大的學習內容也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習小組共同討論、思考、理智的分析。
總之,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及核心內容,精心預設、精選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促進知識遷移,引發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3 營造寬松的合作學習環境
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情感交融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動力源泉之一,教師態度溫和和這一變量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們的心理距離非常近,他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頭也會使學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師生關系,使他們情感交融,可以從師生互愛,生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明主等四個方面來實現。
(1)師生互愛。在數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的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習,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
(2)生生互愛。人與人的智力、語言表達能力是有差異的。在合作學習中要力爭做到人人想說敢說,避免有聲一言堂,差生閑著玩,甚至出現優生排擠差生等現象。
(3)人格平等。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各動態因素之間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師生人格平等的,老師要融入學生小組中,和學生溝通,把自己當作小組中的成員,傾聽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觀點,學生才敢把老師當作朋友,袒露直言。
(4)教學明主。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原則性很強的問題外,對所有含有疑問,爭論的問題要持開放觀點讓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在爭論環境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達到“百家爭鳴,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目的。
4 合理調控合作過程,加強學習指導
合作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承擔好組織者的責任。首先,應向學生說明合作的內容及要求;其次,在學生竟入合作之前,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再次,及時了解合作的進展,討論的焦點和認知的難點;最后,要合理調控合作過程。教師既應是平等的參與者,又應是冷靜的觀察著和有效的調控者。
教師能充分了解教材,合理分組,合理質疑,靈活掌控課堂,合作學習就不會流于形式,定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就能使學生都能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參考文獻
[1]黎奇,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