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分析了高中生物作業科學設計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例,深入淺出地論述了高中生物作業的科學設計策略:一是要注重分層次;二是要強化實踐性;三是要強化拓展性。
關鍵詞:高中 生物 作業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73-01
1 高中生物作業科學設計的重要意義
1.1 高中生物作業的科學設計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高中生物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科學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而科學的方法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比如,生物學的探究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更合理,不同的情況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更科學。而這些包羅萬象的科學素養培養,顯然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不能僅局限于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必須注重拓展式訓練,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拓展到課外以及校外的作業中進行。
1.2 當前生物作業設計存在著的問題需要通過科學設計來解決
當前,生物作業的設計存在著許多普遍性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重量輕質”。在過去幾年里,許多生物教師與其他科目的教師一樣,為了爭奪有限的時間,為了讓學生能多抽一些時間來復習本學科內容,便不顧學生的課業負擔有多重,一味地給學習加碼,將課后習題與課本配套的課外讀物中的習題,全部留給學生,讓學生當成作業來完成。
二是“一刀切”現象嚴重。上文提到“重量輕質”現象的存在不僅增加了學生的作業量,而且存在著不顧學生的實際而將作業進行“一刀切”現象。這種“一刀切”現象的存在,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阻礙學習效率的提升,又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是“書本化”現象嚴重。以往生物作業多半是以問答題、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以及論述題為主,都是通過紙面上的文字來完成作業,只要學生把課本吃透,坐在那里,手拿一支筆便可以完成全部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嚴重地書本化,紙張化,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
2 高中生物作業科學設計策略
2.1 加強“層次區分”
針對以上“一刀切、重量輕質”的問題,高中生物作業的設計必須進行科學化改革,使學生擺脫題海戰術,讓學生的思維以及手腳都從書本中、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必須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并針對這些差異性進行不同的作業設計。在同一道作業題中,不同的學生可以完成不同的問題,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致。并且在分層次設計作業時,還要兼顧典型題的代表性,學生通過做一道題而掌握一個類型題的解答。
比如,在學習了堿基的相關內容后,筆者便為那些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習題:DNA分子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ACGGATCTT…那么與它互補的另一條DNA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應該是。如果以已知的DNA鏈為模板,那么轉錄出來的信使RNA堿基順序應該是。而對那些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比較到位,還能夠有所提升的學生則繼續設計了幾個比較深入的問題,來讓學生們共同探討回答:在這段信使RNA中包含了個密碼子,需要個轉運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轉運到核糖體上,這些氨基酸的種類依次是。
通過這道作業題的設計,不僅可以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而讓“基礎生”量力而行,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而且還能夠讓“學優生”吃得飽,有提高的空間。除此之外,還教會了學生一個解決這類題的辦法。
2.2 加大“實踐題”的比例
針對以往高中生物作業“書本化、紙面化”嚴重這一普遍現象,筆者認為必須進行大轉變,加大“實踐題”作業的比例,讓學生從書本中解脫出來,從課堂中解放出來。
比如,以前筆者在進行顯性及隱性基因教學后,都會給學生布置幾道“高矮桿玉米、抗倒扶”高粱等類型題進行鞏固,學生也基本上是通過機械的記憶或模仿得出結論。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筆者將這類作業轉化成“實踐題”,帶領學生到附近的農田里去,親自去觀察、調查有關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種植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設計一些相關的作業題。其中有這樣一道:農民老張,在自家的地里種植了兩種玉米:一種是純種甜玉米;另一種是純種非甜玉米。在種植這兩種玉米時采用的是“間行”種植的方法,到了秋天收獲時老張發現,甜玉米穗上有非甜玉米粒,而非甜玉米穗上無甜玉米粒。你能用顯、隱性基因理論幫他分析出原因嗎?這道題因為涉及到了實際問題,學生們也比較容易進入問題的情境,更容易激發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得他們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非常到位。
2.3 加大作業題的“開放度”
很多時間我們的作業都是標準答案式的。這種類型的作業題顯然不利于學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不利。為此,筆者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適當設計一些具有開放度較高的作業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好、比較好、更好為目標。
比如,筆者在進行了“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這一內容的教學后,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學生留了一道具有開放度較強的家庭作業,這個作業給他們的時間比較長,時間為一周時間。讓他們設計出一條加酶洗滌用品的廣告語。廣告語可長可短,但一定要注意科學性、知識性、美觀性以及合法性。強調:要杜絕抄襲廣播電視廣告。
再比如,在進行了生物圈這一內容的教學后,筆者便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讓他們幫助學校設計出“校園綠化方案”。讓他們把現在學校校園綠化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來,再繪制出新的綠化前景圖。編制出比較詳細的方案,方案中要說明具體設計的意圖,分析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像這樣的開放式的作業,開始時學生有些摸不著頭腦,覺得無從下手,時間久了,見過的這類作業多了,學生的信心也足了,興趣了濃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生物作業是生物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生物作業的科學設計要比課堂教學更加重要。因為課堂教學中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傳授,基本的學習方法的滲透,而作業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使知識深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身為生物教師一定要重視生物作業的科學設計,讓學生通過作業使知識得到鞏固和發展的同時,使自身的學習能力,科學素養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學廷.高中生物作業動態層次化的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2]王大銳.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轉變策略[J].科學導報,2012,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