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學科要得到快速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結合也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尤其是政治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本文主要針對多媒體在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政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30-01
多媒體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傳遞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將微觀世界和宏觀現象,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與教學整合,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多媒體作為學習的工具、創新的工具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帶來了更廣泛的應用。能真正實現視聽綜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 聲像并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組組動聽的聲音,一段段動態的場景,一串串跳動的文字,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興趣產生動機,由動機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悅中產生新的興趣和動機,推動學習不斷取得成功。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避免了教師的“獨角戲”和“一個人的精彩”。例如在“我愛我家”一節中,教師安排展現人類成長生命活動現象的錄像4~5個,有母親懷寶寶的艱難;有孩子學說話、走路的視頻;有上學后一天父母為我們的付出活動;最后是一個植物生長的動畫……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 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政治學科的特點,需要用直觀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在政治課堂上,讓學生接觸盡量多的政治資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多媒體教學中,需要把大量的圖片、動畫、電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個課件中。如果可以有時間來做的話,未嘗不可;但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通過超鏈接,通過網線將有些資料從網絡中傳輸過來,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既能看到又能聽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和獲取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效果。如法律案例、校園故事,成長DV,兩會新聞等;另外大部分學生生理現象、心理現象都有著復雜的生理過程,如代溝、逆反心理、遺傳與變異等,學生基本不可能直接接觸這些結構或觀察到其具體的生理過程。以往這些內容主要靠教師的講解和利用一些圖片示意,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多媒體技術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從結構到生理等展示得直觀、逼真,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3 擴大教學容量,加強思維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超大規模的信息容量。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用FLASH動畫把過程聯系起來,省去畫圖時間,還可以利用AUTHOWARE把動畫和數目變化同步,便于學生的理解,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同時,由于課件的形象、直觀,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講必修修課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節。雖然本節課內容看似不多,實際上它聯系到了以前的許多重要知識點,不將這些知識復習到,本節課的知識很難理解。可要一一復習,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時間是很緊張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這一矛盾得以很好解決。直接觀看兩會報告,其超大的信息容量使舊知識的復習系統而全面,與新知識的學習成為一個連貫系統的過程。同時由于形象具體、清晰明了的信息顯示,使學生通過思維推理就可明白人大開會的實質和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并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4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用教師設計好的課件,利用“人機對話”來進行探究式學習,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的學習水平與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自主的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與方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學習”及“發現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如在“環境保護”一節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鏈接或網絡的“關鍵詞”搜索功能,自主查找環境污染概況、森林的作用、自然保護區等,在完成了信息的再加工過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網絡、文字、語言等媒介,設計課件,通過小組協作,大家交流,取長補短,成果共享,這就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將來的多媒體就和掛圖、模型、標本一樣,成為政治學課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和學習用具。
參考文獻
[1]黃偉,徐春麗.一場虛擬的辯論[J].中學政治教學,2004,5:51.
[2]王玲,湯文駿.信息技術與政治教學整合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2003,3:47.
[3]齊欣,趙峰.中國教育調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20-122.
[4]李偉.初中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43.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