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形成了嚴重的沖擊,并引起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深遠變革。但是目前仍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嘗試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找出這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多媒體 數學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1(c)-0135-01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技術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設備擁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演示功能,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變成了直觀具體、趣味性強的模擬實驗。多媒體技術通過對學生感官的直接刺激,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數學知識。雖然目前多媒體教學在我國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是一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知還是參差不齊.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1 激發學生興趣
一般我們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都會創設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然后誘導學生根據創設的情境去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而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給予學生更新穎和具體的刺激,提高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比如在講解圓錐和圓柱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制作相關的課件,使滿足條件的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在鼠標的控制下旋轉形成圓錐和圓柱,也可以將某椎體或柱體一步步展開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課本中的2D視野和思維轉到3D視野和思維,更有效的理解知識點,并且多彩的圖形和動畫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2 增加教學容量
數學課程的學時有限,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書寫公式、描繪圖形,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知識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的節約時間和空間,并且能夠高密度的講解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臨下課的復習回顧階段,教師可以使用做好的課件將本堂課的知識點快速過一遍,并且可以加入課內習題,讓學生做完后馬上講解,及時更正和分析錯誤,這一切只需要事先準備好課件即可。
1.3 直觀表達數學思想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部分數學概念難以想象和表達,教師在講解時也非常為難。比如函數中,“對于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部分學生就覺得難以理解。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或從網絡中下載一個有刻度的沙漏的動畫,用X表示經過的時間,用Y表示沙的刻度,這樣就很直觀的體現了X和Y的關系。另外,在學習圓冪定理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動畫演示運動的圓,讓學生直觀的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及割線定理。
1.4 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數學存在于生活中每一個角落,數學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但是教師在上課時不可能讓學生回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理解和解決問題,所以使用多媒體手段對此進行模擬非常有必要。比如,涉及到三角形穩定性的知識點時,雖然生活中部分建筑和一些用具都應用了這個知識點,但是對于生活閱歷相對較淺的初中生來說,可能一下子聯想不到,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將某些建筑的圖片或者動畫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2 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的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許多教師都可能會犯本末倒置的錯誤,過于迷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各種先進軟件將幻燈片做得花團錦簇,只是一味的堆砌動畫,卻沒考慮教學的目的如何,重點難點要怎樣解決,忽略了多媒體教學只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一個手段。
有鑒于此,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主動性,要注意設計課件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要適當使用多媒體手段,不要讓其喧賓奪主,讓大堆的影像、動畫擾亂正常的教學進程,也不要讓花哨的動畫切換和花樣繁多的聲音干擾到課堂的氛圍。因此,教師的首要目的還是深挖教材的內涵,準確定位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的制作課件,而不是先設計課件,再充實到課堂中來。換言之,教育工作者最好還是根據教學的目的和內容來應用合適的多媒體技術,而不是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決定教學的內容和安排。
2.2 不要“滿堂電灌”
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的良好作用,但隨之而來的弊端就是教師淪為放映員,一頁頁的放映事先做好的PPT,這樣一來,很容易造成教學節奏過快,部分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幻燈片放映的速度。這樣的課堂中,通常沒有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和消化所學的內容,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多留意學生反應,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思考,確定其思維的節奏,讓自己跟著學生的節奏走,而不是讓學生跟著老師的幻燈片走。此外,也可以用片段式的幻燈片代替整體式的幻燈片,整體式的幻燈片都是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容易使教師過度依賴幻燈片,只是跟著課件的節奏走,也會犯罔顧學生反應的錯誤。而適度刪減幻燈片,只是在需要的時候作為一個輔助工具,其他的時間教師可以加強對課堂的主導作用,更好的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上課的節奏。
2.3 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多媒體教室通常光線較弱,這樣的環境會對部分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并且教師也不易發現開小差或者睡覺的學生,從而影響上課的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改善自己的講課技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4 教師要加強學習
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變化,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積極學習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形成正確的教學觀。這是有效達成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學習日新月異的現代教育手段。現在的初中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可能要快過老師,如果老師不能靈活運用甚至不了解新的多媒體手段,可能部分學生會對老師生出輕視的心理,進而影響到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熟練應用多種先進技術手段,肯定可以明顯改善教學效果。
總之,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強學習,理性的去分析多媒體手段在現代教學應用中的利弊,借助多媒體手段,營造良好的上課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世虎.走進課改實驗區: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張達波.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利弊分析[J].讀與寫,2009(5):129.
[3]張青.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教育界2010(21).
[4]常紅雁.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