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IT,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軟件開發。教學是教給學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為一種思索活動。信息技術學科的研究型課程的教學模式是采用課題研究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習。
關鍵詞:高中的教學信息技術 IT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39-01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這股強有力的信息技術之風,對傳統教育也起著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是教師+教材+學生,現在是教師+教材+信息技術+學生;過去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死板、僵化、滿堂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氣氛沉悶,效率底下;現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積極提倡創新教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特別是新課標的提出,要打破舊的學習模式,建立新型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育思想。
高中信息技術課的開展應該以給同學貫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主線,讓同學們更多的了解信息技術的一些發展歷程。這門課可能教學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同學們聽起來比較枯燥,嘗試換一種教學方法,讓同學們都能夠融入您的教學中來。至于開展過程可以采取老師多上網搜一些比較新穎的資料,給大家講述,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積極融入課堂,也可以讓同學們一起搜集材料,上課之后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這樣的話大家感覺信息技術課很有意思。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羅到更多的經典的知識,從而將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反過來通過這些簡單易操作的教具,學生可以自己動手來操作,自己主動地來搜索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所以教師掌握這些技術很有必要。
要想做一名好的信息技術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老師,而做好一個老師最重要的當然是扎實的基本功,這包括你的知識積累、專業技能等等,但對于一個大學生尤其是師范生而言,這些其實并不是多大的問題,個人認為,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是比較重要的,與其先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補充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如先想想自己適合什么樣的教學風格,在個人魅力提升方面花費點心思,對于信息技術教師則更應該這樣,由于信息技術區別于其他科目的致命的先天不足,導致學生根本不重視這門課,縱使你有超人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又有何用?相反,如果我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深得學生喜愛的老師,即使我講的很淺,學生們也會吸收的。再有了個人魅力的基礎上,就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老師必是負責任的老師,這一點,對與信息技術老師而言,尤為重要,因為,主科老師若不是很有責任心,至少高考的壓力會逼迫他,而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由于相對比較自由,就有可能會放低對學生的要求,甚至自己根本不會完成應有的任務和深度。也許在學生眼中,你給他們時間干了他們想干的事情,但幾年以后,當他們面對不同城市的孩子的時候,他們還會感謝你么?另外一定要給自己及時充電,信息技術真的是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軟硬件層出不窮,學生是不會愿意聽那些過了時的“故事”的,另外,學生也是很厲害的,一旦你被他們問住了,你在學生中的形象,會受到影響。好的老師應該不斷地反思、總結,除了借鑒別人的經驗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親自去感受有一下,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你是學生時,你希望你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你希望你的信息技術老師是什么樣子的?
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它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利用不當,它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誘發犯罪,正如哲學家所說的:“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就讓他上網吧,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就讓他上網吧,因為那里是地獄”。對涉世不深、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來講,更是如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把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帶入因特網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人認為只有教學生上網時才需要進行網絡公德教育,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在生活中遵守公德是遵守網絡道德的基礎。當然,在教學生上網時進行網絡公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覺遵守網絡公德教育,這時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和監護工作。課后我還多與學生以及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課外的情況,做到早發現,早教育。
利用信息技術來學習其他學科。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圖象功能、數據處理功能和良好的交互環境,利用這些優勢,在函數這部分內容中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的點主要有:求函數值、做函數圖象、研究函數性質、擬和函數等。運用常見的一些軟件,如excel、幾何畫板等就可以輕松地作出函數圖象,這在討論不同函數模型增長差異時發揮很大作用,從幾幅圖就能直觀發現增長的差異;運用計算器可以解決二分法中計算量大的問題,從而將更多精力關注到二分法的思想上,認識到函數和方程間的聯系;而計算機的交互環境則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豐富了學習方式,如討論指數、對數函數性質時,可以充分演示出圖象的動態變化過程,這樣就能在變化中尋求“不變性”,發現函數具有的性質。教材編寫時一方面在適合使用信息技術的地方給予提示,如“可以用計算機……”等;另一方面通過拓展欄目詳細地介紹一些信息技術應用的專題,如“用計算機繪制函數圖象”重點介紹使用常用軟件做函數圖象的方法,“借助信息技術探究指數函數的性質”給出探究的情境,要求學生親自利用信息技術發現規律,“收集數據并建立函數模型”介紹了如何用信息技術擬合函數,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使用信息技術的機會和空間。
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努力,現在各個省市將信息技術作為會考科目,可見其重要性越來越高。信息技術是當前科技的最前沿的技術,代表著科技的發展水平。中學生學信息技術當然有作用。鄧小平說過,“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可以想象信息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情況了。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比較落后,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不到人家80年代的水平,甚至,印度在信息技術上,都領先國內一個級別。希望更多的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推動我們國家的信息技術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