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推動了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無論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在結合教學體驗和觀察的基礎下,首先闡述了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其次又分析了我國當前新課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進一步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51-01
1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
1.1 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教學理念不僅會對其教學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從其自身發展角度來看,也是具有極大影響力的。當前,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對于教師教育理念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要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具體落實到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其不僅是對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更是對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對于人格的完善。所以,教師就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新完善教學觀、課程觀、評價觀、學生觀。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進而真正實現語文課程所要求的知識與能力的統一,過程和方法的統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
1.2 構建多元化知識結構
語文課程所具備的最大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而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是涉及各個領域,具備極強的綜合性和廣泛性。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自身所學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具備其他專業的知識素養,要充分了解與小學學生密切相關的知識,從而更好的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就需要教師自身構建起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真正實現專業化發展。
1.3 具備自主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學的重點開始逐漸轉移到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而對于教師來說,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只有教師善于創新,才能將自身知識深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從而更好的解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更要具備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并且將其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解決問題。
2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新課程理念僅僅停留在意識上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采取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授課。自我國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后,我國各個中小學校都開始加強了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訓。為了使教師更好的掌握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和理念,各個學校都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教師培訓,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使教師能夠具備更為新穎的教育理念,并且將這種理念具體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但是,在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卻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存在著“形似而神異”的現象。
2.2 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不具備統一性
新課改的實施,不僅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還促進了教師教育模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新課改實施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許多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們的教學方式更加自由,也更具有合作性。但是,對于另一部分教師來說,其并沒有真正滿足新課改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而是只做表面功夫,單純的追求課堂氣氛而不注重對于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識。
2.3 缺乏課堂教學的反思與總結
在改革小學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雖然小學語文老師對于課程的準備和設計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創新,在教育教學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但是,在對教學過程結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實施上,還并不完善。目前,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缺乏對于課堂教學的反思與總結也是阻礙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一個重大障礙。雖然一些老師寫了教學反思,但是卻并沒有真正將教學反思與提升自身專業化發展結合起來,這就使得教學反思趨于程式化。
3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3.1 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巧設問題、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故事性比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層層鋪設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例如課本劇表演、講故事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電教化設備來直觀、形象的展示課本內容,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講故事來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情感教育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淡化和忽視的一點。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通過師生情感的互動與交融,教師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職業情感,在課堂教學中以情促情、以情激情,來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與回應。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正確處理情感與教育的關系,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滲透情感教育,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個人情感的到集體的熏陶而得到升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3 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強調的是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只有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才能真正的激發起其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容應著重放在開展探究性學習上。與此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也應當適時的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和指導,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4 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在不斷進行中,教學改革應當將著重點放在對于教學觀念、教學策略、教學結構的轉變上,此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也應當準確的把握教學轉變的關鍵點,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改革不僅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還能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曉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4):48.
[2]郝建民.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3):102.
[3]梁生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2011(2):103.
[4]張軍.淺談如何在新課程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