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科學發展迅速的世紀,科學帶動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必會帶動教育理念和方式的發展,發展就會有改革,改革中就會存在問題。就目前而言,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歷史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課程內容等方面都對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明確這些因素,并運用新課改下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深化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影響因素 改革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54-01
針對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歷史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課程內容等因素對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歷史傳統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傳承華夏文明的重要介質;課程內容是語文教學的軀干,它是語文知識傳播的重要樞紐;而教學理念和方式則是教學實施的手足,是靈魂支配和軀體運作的實現,因此歷史傳統、課程內容和教學理念方式三者結合,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
1 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
1.1 歷史傳統
作為語文教學,其必與歷史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它是民族母語教育的必要措施,是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措施。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每個民族的母語教育都逐漸形成了特色,具有自己獨特的母語教育方法論和母語課程觀。語文教學,是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存在,而學生則是接受文化傳承的受體,歷史傳統則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是國家的靈魂,初中語文教學則是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歷史傳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
1.2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教學實施的基礎依據,然而如何拓展課程內容的知識面,如何讓課程內容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問題均是影響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拓展課程內容的知識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兩點均要求教師應有更高的專業水平,拓展知識面的目的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更加全面,讓學生可以從更多角度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思考;這種不只局限于課本的教學方式,其能夠讓學生養成對事物理解從多角度切入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唯物辯證主義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逐步提升的措施。
1.3 教學理念和方式
教學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學理念是否轉變、教學方式是否改進。改革實施成功的基礎在于觀念的轉變,如果教學工作者的觀念并未有所變化,那么教學改革的成功也無從談起;其次是教學方式的改進,新課改的環境下要求教師實施“創新”教學,但是很多教學工作者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培養成才的,教學方式改進創新的成功實施,對多數的教師而言,其是具有一定的難度。那么針對于此,教師應對新課改下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自我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教學方案的制度,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摸索來實現,其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應是教學觀念有大幅度的轉變,如果只是局部觀念的轉變,那么并不能有效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
2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式
2.1 數子十短則不如獎子一長
作為初中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師善采用合理的鼓勵性措施來展開教學工作,其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以及對學習熱情的保持。數子十短,則不如獎子一長,特別是在很多基層教學機構,由于這些機構中的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或者普通的工薪階層,這些學生受環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潛意識存有自信心不足的現象,而作為教學工作者正是促進學生自信心建立的良好導師,如果教學工作者對這些學生中部分個體采取多次反復的否定,則是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其甚至可能引發學生厭科的現象出現。
2.2 知人善教
知人善教要求教師對學生個體的教學要有針對性,針對性是指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學習進度、學習興趣等都要做充分了解,通過了解可以為不同的學生創造其培養和發展的機會,通過了解可以對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予以多方面的分析,便于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這樣的措施也是教學工作中多種教學模式結合運用的基礎。因此教學工作開展中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對學生學習信心塑立的有力措施,是培養學生對語文自主學習的促進措施,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經驗累積,從而能夠達成“知人善教”,是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保證,也是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重要前提。
2.3 授人以漁
授人以漁是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言,“灌輸式教學”則是授人以魚,兩者有很好的對比性。傳統的灌輸教學,大多是教師把自身對教材的理解和官方理解結合來展開教學,其是以“授魚”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干預了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即使教師留有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其也是杯水車薪,無法有效發揮學生對語文的自我探究、自主學習。因此新課改大背景下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引導”,而并非“灌輸”,即使在引導工作中存有學生對教材理解不夠全面、引導工作時間耗費多等情況,但是“引導”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是學習質地的提升,而并非學習表象的提升。
2.4 教師素質
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重教師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問題,優秀的教師不僅具有細致而又正確的引導能力,而且教師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個人魅力素質,這是成為優秀導師的必要條件。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能夠在課堂的教學上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在通過學習中,不僅對知識的學習會產生動力,同時從內心熱愛教師,喜歡上老師的課,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很大助益。新課程下的教學工作,不僅要求學生配合教學,也要求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都有提高,能為語文教學工作開展做好良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韋錦忠.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嘗試教學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3):79.
[2]王洪忠.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劍南文學,2013(2):375.
[3]吳坤義.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方法[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2(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