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自身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感知事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善于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采取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習興趣 培養 朗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74-01
幾年的語文教學,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讓我感覺到語文課恍若是一個華麗的大舞臺。燈光下,畫一般的圖片,歌一般的詩句,詩一般的音樂悉數登場。課堂里,抽絲剝繭的內容分析,大張旗鼓的人文熏陶,喧賓奪主的課外拓展逐一亮相。我不禁贊嘆,學語文是一種樂趣,教語文是一種幸福!教學中的忙碌與辛苦,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語文課的經驗。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于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低年級的語文教學?
1 保證課堂40分鐘的高效
第一是關注學生的課堂紀律。一個吵吵嚷嚷、秩序混亂的課堂,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和諧、活潑的氛圍,努力讓自己的語言變得更加親切,充滿激情。我特別注重課堂上的過程性評價:“請注意讀書的正確姿勢、你的聲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誰最聰明?誰的答案更好?誰能把老師問倒了……”“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簡短的語言,更讓學生滿心歡喜,積極思考。在生生、師生不斷互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日漸濃厚。
在教學中,我喜歡采用游戲教學,比如,學習生字的時候我用串糖葫蘆、貓捉老鼠、摘果子、開火車、百寶箱等各種游戲,并且把這些游戲都編成了兒歌,學課文時,我用千里傳音、聲音爬樓梯等游戲,這些游戲都讓我的語文課堂充滿了激情,孩子收獲了知識,同時體會到學語文的快樂。
第二是運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教學主要是識字,課件中對于生字的設計要多種多樣,反復學習,強化記憶。如果我們不借助課件,單純讓孩子去記生字,從人的認知規律來說,沒有興趣的記憶是很煩躁的。有了課件中的精美圖畫,不同顏色的字體,再加上動畫放映,孩子的興趣就會提高。這樣一節課下來,孩子學的很輕松,記得很牢固。
第三是關注速度慢的孩子,整體上提高全班孩子的學習水平。不同能力的孩子,掌握的知識量不一樣。對于這個問題,或許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困惑。針對這種情況,我想提出以下建議。
(1)教學中我們要給孩子創造合作學習的氛圍。根據學習程度不同給孩子排座位。學習速度快的和相對慢的,識字量少的一起,這樣在學習中互相帶動,互相促進,兩人便形成了“比、幫、趕、超”的學習風氣。
(2)在教學中做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講每課的生字時,我先示范,再讓孩子寫,寫的時候我會一個一個的指導,糾正,發現孩子容易錯的筆畫時,我接著全班示范、講解,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正確、熟練的掌握。
(3)注意藝術的語言。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人在受到賞識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我們班一個孩子叫劉長揚,剛開始學習自主性很差,一點興趣也沒有。有一次語文課上,長揚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并且回答的很準確,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說:“長揚,你越來越棒了,在老師心里,你是最聰明的!今天你回答問題這么好,那我相信這課的生字你會記得很好!”聽了我的話,全班同學為他響起了掌聲,長揚的臉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第二天,我剛進教室,長揚跑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這課的生字我都記住了,并且我都預習完下一課了。”長揚那勝利的喜悅讓我體會到他對學習的樂趣。“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成績的好壞不單單靠幾個尖子生,更要靠大多數中下等生和后進生,只有使大多數學生各方面都得到進步才能保證課堂紀律有序進行,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成績。
2 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考查學生學習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的最為簡單和可靠的的方法不是考試,而是給他一份陌生而適宜的閱讀材料,要他們直接朗讀。那些能夠讀得流利通順并且富有語感的,必定就是具備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的。”
(1)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結合教學經驗,我稍加總結,朗讀課文要做到“三起”和“四到”。
“三起”是:把書拿起;把氣提起(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要以飽滿的精神,洪亮的聲音朗讀,抑揚頓挫才能讀得分明。氣不提起來,無精打采的朗讀,感情很難到位。);把腰挺起。“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和腦到。
(2)注意朗讀指導。
教學時,注重了詞、句、段、篇以及標點符號的指導,效果較好。
首先,我讓學生試著讀課文。范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用鉛筆畫出喜歡的詞語,再把課文讀熟,接著我再用卡片出示重點詞語、難讀詞語,指名朗讀,對于難理解的詞可作重點講解,使學生加深印象。再指名朗讀,讓學生從口里讀出來的是詞,而不是字。其次,一些比較長的句子,學生也很難讀得好,我引導學生把長句子找出來,先試著朗讀。最后,把長句子投影出來,讓學生在一次次朗讀中,體會到長句子不難讀,只要抓住主要詞語、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讀好。另外,對于文中段的朗讀,我主要是讓學生注意在讀中體會其中的意思。標點符號的朗讀,要使學生知道:“問號”要讀出升調,“感嘆號”要讀出加重的語氣,等等。這樣,經過多次指導,學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讀方法。
(3)朗讀的目的要明確。
一篇課文,不是讀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視朗讀,學生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老師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課時,在精讀階段,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逐段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讀這一課中的2~4自然段時,要求學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飛往菜園,每一次都發現了什么?最后讓學生齊讀,思考: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在讀中逐漸理解課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郁紅妍.興趣為語文學習雙翼[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
[2]孫春成.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M].語文出版社,1993,5.
[3]劉杰.走進小學語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2002,12.